1. 首页 > 比赛动态

第十三届笼式足球决赛-第十三届笼式足球决赛结果

什么是足球

第十三届笼式足球决赛-第十三届笼式足球决赛结果

足球简介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部位触球。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它已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内容,有关足球消息的报道,占据着世界上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约10万人。

跨时代的足球

足球运动对抗性强,运动员在比赛中用规则所允许的各种动作包括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同对手进行激烈的争夺。比赛时间长、观众多、竞赛场地大,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无法企及的。传统足球是20块6边形和12块5边形一共32块皮组成 。足球比赛分为11人制、7人制和5人制。年龄段有u15,u17,u19 国奥组和成年组及青年组等。

[编辑本段]起源发展

古代蹴鞠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而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是来源于12世纪前后他们和丹麦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看到地上有丹麦士兵的人头,由于英国对丹麦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头。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前任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世界最早的足球入选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宋前蹴鞠简况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2)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3)踢法多样:双球门踢法:唐人仲无颜《气球赋》中有记载。单球门踢法:从《蹴鞠图谱》中可窥一斑。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单独踢,称为打鞠;二人对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称为场户,如三人场户、四人场户。

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叫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然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足球的历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堵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死,只剩下一个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谢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2010南非世界杯。

布莱克本流浪者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历史

布莱克本于1875年11月5日由两位舒兹伯利官立学校(Shrewsbury School)旧生约翰刘易士(John Lewis)及亚瑟康士坦丁(Arthur Constantine)倡议组成。由于部分始创成员非富则贵,而且人脉网络广阔,使布莱克本能从同时期成立的多支球队中脱颖而出。

当时布莱克本没有比赛球场及门票收入,唯一的收入来自会员的捐款,首季共收到2镑8先令。布莱克本在1876-77年的赛季在市西部奥士赫特(Oozehead)租用一片农地成为主场,在比赛前还需用木板和草皮铺平球场中央的小池塘才能比赛,但布莱克本可从中收取门票,整季收入共6先令6便士!有部分比赛会移师派盛顿木球场(Pleasington Cricket Ground)举行。最终布莱克本租用东兰开郡木球会(East Lancashire Cricket Club)的亚历山卓美度士(Alexandra Meadows)为正式主场。首场比赛对当时薄有名望的柏德烈菲士图(Partick Thistle),布莱克本以2-1获胜。1878年9月28日兰开郡足球联会(Lancashire Football Association)成立,布莱克本成为23支始创成员球会之一。翌年11月1日首次参战英格兰足总杯,以5-1大破泰恩(Tyne),但最后在第三圈被诺丁汉森林以6-0大败而遭淘汰。

1880年由于布莱克本在会员缺席比赛时用非布莱克本本地的球员作为替补,违反兰开郡足球联会的原则而引发连串的争议。在1881年赛季开始时,一名球员费治苏达(Fergie Suter)从兰开郡足球联会之一的达尔文(Darwen)转投布莱克本时引起了球员职业化的轩然大波,达尔文指控布莱克本提供厚酬诱使苏达转会,但苏达本身亦是放弃石匠本业从苏格兰加入达尔文的,业余与职业球员的分界模糊不清。自始两支球队的比赛场内场外都是纠缠不清,不巧地两队在兰开郡杯(Lancashire Cup)第四圈对垒,两队拒绝同意订定比赛日期,兰开郡足球联会一怒之下,将两队同时逐出此项杯赛。类似的争议直到五年后(1885年)通过职业球员法例才停止。

在1881-82年赛季布莱克本继续租用亚历山卓美度士作为主场,但作为当地领导的球队实在需要拥有自己的球场布莱克本在连名顿街(Leamington Street)租用一块土地,花费500镑修建可容600至700观众的看台,入口竖立一度有球会名字的大拱门布莱克本终于拥有自己的球场。 1882年3月25日布莱克本成功杀入英格兰足总杯决赛对伊东学院旧生队(Old Etonians),成为首支地区球队晋身决赛,但不幸以0-1落败而回。翌季(1882-83年)更在第二圈以0-1败于死对头达尔文被淘汰,最后由本地敌对球队布莱克本奥林匹克(Blackburn Olympic)赢得英格兰足总杯成为首支夺冠的地区球队。布莱克本在1884年3月29日终尝英格兰足总杯冠军的滋味,于坚灵顿椭圆球场(Kennington Oval)以2-1击败苏格兰球队格拉斯哥昆士柏(Queen's Park)。两支球队再在翌季一同晋身决赛,布莱克本以2-0成功卫冕。再接再厉,在1886年的决赛以2-0击败西布罗姆维奇,布莱克本吃出。此次史无前例的英格兰足总杯三连冠,获授予银盾作纪念。

1888年3月2日阿斯顿维拉的委员威廉麦奎格(William McGregor)发信给包括布莱克本在内的5间球会,建议以12支顶级球队组织包括主客制的足球联赛。1888年3月22日在伦敦的安达顿酒店(Anderton Hotel)举行会议,布莱克本的约翰毕华图(John Birtwistle)代表列席,会议导致足球联盟(Football League)的成立,而布莱克本成为创始成员之一。布莱克本在首届联赛排名第四位,主场保持不败。1890年3月29日,布莱克本第四度夺得足总杯冠军,在坚灵顿椭圆球场以6-1悬殊的比数大破谢周三。 1912年,布莱克本才首次取得联赛冠军,并于两年(1914年)后再获殊荣,随后一季布莱克本获得季军,而世界大战亦告展开。战后联赛在1919年重开,布莱克本未能找到战前伟大球员的替补,只能在榜尾挣扎。在1922年2月布莱克本委任积奇卡尔(Jack Carr)成为首位全职领队,但成绩仍无改善。

直到在前布莱克本及英格兰国家队名将金普顿带领下,战绩逐年提升,其首三年联赛排名分别是第十二位、第七位及第六位。布莱克本于1928年在英格兰足总杯先后淘汰纽卡斯尔联、埃克塞特及韦尔港而晋身半准决赛主场对曼联,以2-0获胜,下一轮为作客对阿森纳,布莱克本被普遍看淡,故只有3,000名球迷南下支持,布莱克本爆冷以1-0取胜杀入决赛,对手为被誉为当时英格兰最佳球队的哈德斯菲尔德,但布莱克本并没有被吓倒,在决赛以3-1取胜,第六度夺得英格兰足总杯冠军。此后四十年间布莱克本一直在甲乙组间浮沉。

金普顿在1931年2月因球员反抗其严厉管治而离开连续服务了34年的布莱克本。他们在1936年终于降级乙组。布莱克本在乙组的生涯并不好过,大将星散后,再降一级的机会比回升甲组更大。布莱克本迫得在1938年4月2日重召金普顿为领队,在协助球队成功护级后,金普顿重整球队,补充数名球员后于1938-39年赛季压倒谢菲尔德联及谢周三夺得冠军回升甲组。在甲组只比赛了三轮便因二次大战展开而停顿。大战期间金普顿在督导一场对伯恩利的比赛后数小时晕倒去世,结束其与布莱克本不可分割的一生,被尊称为“布莱克本先生”(Mr Blackburn)。 第二次大战后足球联赛在1946-47年重开,前阿森纳名将艾迪夏葛特(Eddie Hapgood)获委任为布莱克本领队。与第一次大战后的境况不同,布莱克本不再是富有及具影响力的球队,财政紧拙令球队重建工作倍感困难,现时的球队由1939年升级功臣和一群在战时出道的年青球员组成。虽然开季时四战三胜,但布莱克本的成绩逐渐下滑,在圣诞节前后护级形势吃紧,布莱克本作出史无前例的疯狂大收购:共用2万6仟镑购入泽克华亚(Jock Weir)、积克奥基斯(Jack Oakes)及法兰斯麦哥尼根(Francis McGorrighan)。夏葛特经常否认所收购的球员是他的选择,但新球员仍发挥实力协助布莱克本成功脱离降级危机。董事局与夏葛特的紧张关系最终令到夏葛特在1947年2月19日辞职。继任人韦尔史葛(Will Scott)因健康问题而迅即被积奇布顿(Jack Bruton)取代。1946-47年赛季成绩低下但翌年更加恶劣,球队不断变动及欠缺经验,季末10轮比赛只能取得1胜,布莱克本无可避免地降级乙组。在最后一轮比赛,布莱克本派出一位年青球员处子登场:布莱克本历来最大的球员之一的比尔艾卡斯尼(Bill Eckersley)。

在乙组的头两季布莱克本只列于中游,在1950-51年成绩改善为第六位。翌年布莱克本在英格兰足总杯有不俗的表现,在半准决赛主场3-1击败伯恩利,在半决赛挑战纽卡斯尔联,在希斯堡球场闷和0-0后,重赛在完场前五分钟,布莱克本被球证判罚一个有争议的点球而以1-2饮恨出局。前曼联名将尊尼卡尼(Johnny Carey)在1953年被任命为领队,是布莱克本“黄金岁月”来临的预告。虽然曾作出数项精明的收购如法兰慕尼(Frank Mooney)及购回波比兰顿(Bobby Langton)等,但卡尼最大的本事是逼出球员的潜能,令到球员大幅改善。卡尼强调进攻足球,旗下球员汤美碧斯(Tommy Briggs)连续四季分别射入32、33、30及32球。布莱克本连续两年只能排第三及第六位而无缘升级,球迷蜂拥而至观看卡尼的布莱克本比赛,在低沉了长时间后,布莱克本的前境一片美好! 再连续两年名列第四位而与升级擦身而过,年青队员如朗尼克莱顿(Ronnie Clayton)、拜恩杜勒斯(Bryan Douglas)、莱维农(Roy Vernon)及彼得杜冰(Peter Dobing)表现日渐成熟,加以购入的球员如麦活士(Matt Woods)及艾利麦李欧德(Ally McLeod)等令到布莱克本实力逐渐加强。在1957-58年赛季开季表现慢热,但从九月尾开始一直挑战升级席位。在英格兰足总杯方面,布莱克本接连淘汰埃弗顿及利物浦而杀入准决赛,在缅因路球场对博尔顿,不幸以1-2落败出局。布莱克本收拾心情全力争取升级,四月取得5连胜,在最后一轮比赛压过查尔顿竞技获得亚军而与西汉姆联双双携手升级甲组。

升级首季(1958-59年)稳守中游,但翌季(1959-60年)只能刚好压着利兹联列第十七位避免降级。但布莱克本在英格兰足总杯有截然不同的表现,首两圈分别淘汰桑德兰及黑池,第五圈作客对托特纳姆热刺以3-1胜出。第六圈需作客对邻近死敌伯恩利,当伯恩利以3-0遥遥领先时,英格兰足总杯的路看似走到尽头,此时布莱克本获得一个具争议的点球,由杜勒斯射入,1分钟之后杜冰再入一球追成2-3接近的比数,布莱克本倾力反扑,终在完场前4分钟由米克麦格夫(Mick McGrath)追成平手。重赛回到伊活公园主场以2-0轻松获胜晋级。半决赛再一次在缅因路球场上演,共有7万4仟观众见证布莱克本凭戴力杜根(Derek Dougan)的两个入球击败谢周三,在缺席三十年后,再次晋身英格兰足总杯决赛,对手为强大的狼队。但这场决赛布莱克本却被场外的纷争所困扰:布莱克本的忠实球迷购买不到决赛门票,传言有球员将配票在出售;杜根在决赛前夕提出转会要求等……布莱克本整队笼罩在不安的情绪内。1960年5月1日的决赛场上布莱克本大失水平,在41分钟被巴利史杜拔(Barry Stobart)一个入球先开纪录,两分钟后右后卫戴夫韦伦(De Whelan,现时维甘竞技的班主)断脚离场,由于当年并没有替补球员的赛例,余下时间布莱克本只能以十人应战,下半场诺曼迪尼(Norman Deeley)再添两球,布莱克本以0-3大败而回。

积奇马素尔(Jack Marshall)在1960年6月接任领队,1960-61年赛季布莱克本联赛排第八位。除著球员薪金上限在1961年季末解除,布莱克本一类的“城镇级”(town)球队发觉越来越难与一些“城市级”(city)大球会在薪金上竞争,虽然大部分球员接纳球会的薪酬条件,但杜冰与杜根因谈不拢而离队他投。然而新人相继涌现,在1962-63赛季,由后卫改踢中锋的费特毕克林(Fred Pickering)在36场比赛射入23球,米克英伦(Mike England)亦取代活士成为正选,再加从面临倒闭的艾灵顿史丹尼“拯救”回来的米克费格逊(Mike Ferguson)。布莱克本维持在甲组上游多年,1962-63年十一位、1963-64年第七位及1964-65年第十位。 1965-66年球季由于布莱克本市内爆发小儿麻痹症,布莱克本比其他球队较迟展开球季,一球未踢已排于榜尾。伤患和缺态导致不稳定的演出,整季只取得八场胜仗,顺理成章于季末降级乙组。部分球员在球队降级后离队:米克英伦以9万5仟镑转投托特纳姆热刺,约翰拜隆(John Byrom)投奔博尔顿,而费特艾尔斯(Fred Else)则自由转会。只从卡迪夫城以4万镑购入威尔士国脚巴利豪尔(Barrie Hole)补充实力。在乙组首季(1966-67年)开季三连胜而成为升级热门,布莱克本再签入约翰康纳利(John Connelly)增强实力。前布莱克本球员艾迪奎尔尼(Eddie Quigley)在1967年2月1日接手任教。不幸在复活节的周末主场败于考文垂而宣布无缘升级,最终排名不错的第四位。在1967-68年及1969-70年赛季布莱克本只排在不过不失的第八位。但在这两季之间的1968-69年赛季布莱克本成绩急跌至第十九位,当季杜勒斯及克莱顿同告退役,费格逊及豪尔他投。在1969年一月布莱克本急忙重召卡尼回巢,先将财务困难放在一傍,在1969-70年球季引进多位新血,共用了高达10万镑购入坚礼顿(Ken Knighton)、阿伦亨特(Alan Hunter)及白赖仁希路(Brian Hill),但将基夫纽顿(Keith Newton)卖给埃弗顿以舒缓财政压力。在10-71年赛季布莱克本以破球会纪录的6万镑购入占美卡亚(Jimmy Kerr),但只作赛11场便不幸因伤退役。由于严重财赤,迫得以6万镑将礼顿卖给赫尔城。布莱克本成绩下滑,最终在季末静静地降下丙组。

在丙组初期由坚科菲(Ken Furphy)带领,分别取得第十位及翌年差点升级的第三位,科菲在13年尾离任转投谢菲尔德联。哥顿李尔(Gordon Lee)在14年一月接任,当季(13-74年)只能排在第十八位。李尔在14年季后补充数名球员,在14-75年赛季开季首战以2比1作客击败格林斯比镇,在榜首带领至新年才作客1-2负于普利茅斯而被后者取代领头羊的位置。两周后布莱克本主场再战普利茅斯,早段已以0-2落后兼射失一球点球,布莱克本并没有气馁,半场前攀回一球,下半场布莱克本攻势浪接浪,回敬四球成5-2完场。在最后一轮比赛主场对雷克斯汉姆只要不输多过五球便能完成霸业,结果0-0,共2万1仟球迷在场庆祝回升乙组。 有“”之称的占史勿夫(Jim Smith)在15-76年赛季接手刚回升乙组的布莱克本,经过两季的磨合在17-78年赛季有力挑战升级,但表现不稳定成致命伤,在季末的八轮比赛只取得三分,最后只能排第五位,史勿夫亦决定转投伯明翰城争取更隹的前途。布莱克本在翌季更换了两位领队亦末能阻止降级的厄运。布莱克本任命侯活简度(Howard Kendall)为首位领队兼球员,在19-80赛季经季初的慢热表现后,自1月12日以2-1战胜格林斯比镇起,在接着的十四轮比赛取得十三胜的辉煌战果,最终取得第二位回升乙组。自1980年获得丙组联赛亚军后,布莱克本一直保持在英格兰联赛的上层组别。

在1980年夏季简度转投埃弗顿,布莱克本以波比撒士顿(Bobby Saxton)取代其领队职务,但由于财政紧拙,未能作出重大收购增强实力,经两季稳守中游后,1983-84年赛季提升至第六位。-85年赛季布莱克本在圣诞节前排在榜首,一如以往,球队状态在下半季急跌而失去升级机会。撒士顿坚拒引进新血的态度获得董事局的支持,在1985-86年这支年华老去的球队只能在最后一轮比赛以3-1击败格林斯比镇才避免降级。到1986-87年赛季,布莱克本在圣诞节时排于榜末,董事局才老大不愿意地中止撒士顿的职务。暂代领队东尼柏坚斯(Tony Parkes)将球员状态提升令新任领队唐麦基(Don Mackay)接手后更易改善球队的战绩,最终取得第十二位。柏坚斯在往后的日子亦曾多次在危急关头扭转形势,扮演“雷霆救兵”的角色。在同年布莱克本在足总会员杯有令人惊喜的演出,先在半决赛淘汰切尔西,进而在温布莱的决赛凭亨特利的入球以1-0杀败查尔顿竞技夺得冠军。

麦基的首个完整球季(1987-88年)以第五位作结,而麦基的新收购如阿治波特(Steve Archibald)、雅迪尼斯(Ossie Ardiles)及法兰史塔保顿(Frank Stapleton)等亦改善了球会的形象及重燃球迷的希望。在1988-89年赛季布莱克本获得升级的机会,晋身最后一年用主客两回合赛制的升级附加赛决赛,但负于水晶宫而无缘升级,翌年(1989-90年)再在附加赛半决赛出局。但在来季布莱克本被本地钢铁厂东主及终身支持者积奇获加(Jack Walker)收购。 肯尼·达格利什在夺冠后晋升为足球总监,将领队职务移交给副手雷夏福特(Ray Harford)接掌。1995-96年赛季开季成绩极差,输了头三轮英超及在欧联分组赛出局,加上主力球员如拿索斯及瑟顿等需长期养伤,情况并不乐观。幸好阿兰·希勒保持状态,成为首位连续三季取得30个入球以上的球员,布莱克本在余下赛季成绩改善,以第七位结束,仅仅错过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在1996年夏季阿兰·希勒以破世界纪录的1,500万镑转会费改投其家乡球会纽卡斯尔联,而布莱克本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替补球员。1996-年赛季开季可说是一个恶梦,布莱克本在头十轮英超未尝胜果,夏福特在十月尾布莱克本排在榜末时宣布辞职。在夺得冠军的两年后降级似成定局,但暂代领队柏坚斯扭转败局,布莱克本最终排第十三位,力保英超一席位。

19年夏季霍奇森(Roy Hodgson)获提名为新领队,霍奇森曾在1994年率领瑞士进军世界杯决赛周。首季即取得欧洲联盟杯参赛席位。但在翌季12月布莱克本仍在英超榜末挣扎,霍奇森随即被革退。曼联副领队白赖仁杰特(Brian Kidd)走马上任,但不能阻止布莱克本降级的命运,讽刺地决定降级的一战在季末第二轮比赛,布莱克本在主场只能以0-0战平杰特的旧球会曼联,宣布护级失败。 1999-2000年赛季对布莱克本而言是一个困难的考验。在开季前成为升级热门,但在十月时只处于降级安全线上,杰特被革退,甲队教练柏坚斯再次被任命为暂代领队,处理职务直到翌年三月格雷姆·索内斯正式接任为新领队才结束。积奇获加不幸于2000-01年赛季开始前去世,布莱克本上下决定极力争取升级来纪念这位大恩人。最终在季末成为甲组联赛亚军,获得升级重回英超。

回到英超首季(2001-02年)排名第十位,但夺得布莱克本历史首次的英格兰联赛杯冠军。在格雷姆·索内斯带领下布莱克本在2002-03年赛季继续进步,取得第六位而连续两年晋身欧洲联盟杯。好景不常,接着的2003-04年赛季急跌至第15位,格雷姆·索内斯被受压力。在翌季(2004-05年)初纽卡斯尔联辞退笠臣爵士后即向格雷姆·索内斯招手,格雷姆·索内斯匆匆过档。当时的威尔士领队马克·休斯成为新领队,晓士曾在数季前以球员身份效力布莱克本协助球队升级及夺得英格兰联赛杯。晓士终能力保布莱克本的英超席位。 2012年5月8日,布莱克本0:1负于保级对手维冈竞技,最终降入英冠联赛,这也是自2001年回到英超以来的首次降级。

浙江高考加分门的内幕

“连足球队坐板凳的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高考体育加分中,航模还要自己操作,足球‘最黑’。”这名钟姓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连校足球队坐板凳的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按照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公示名单,今年高考体育加分中涉及足球项目的主要有:2009年浙江省中学生(高中)足球锦标赛暨第十一届浙江省中会足球赛,共有16名加分女生;2009年全国“足球学校杯”U-17、U-19比赛,涉及44名考生加分。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体育加分名单中,涉及足球加分的考生只有18名,其赛事主要是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足球赛。而今年,浙江省高考足球加分赛事除了上文提到的赛事外,还包括2008“康博羽绒服”全国足球学校杯U15、U17男子足球比赛、2008年“王野”杯全国足球业余联赛总决赛。

但对于参加这些比赛是否具有高考加分资格,坊间质疑之声颇多。

以全国足球学校杯足球赛为例,种种迹象表明,目前这似乎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赛事,在中国足协、浙江省足协官方网站上,暂时都无法查阅到相关信息。

而据《绍兴晚报》2008年11月16日报道,这次加分中占不少名额的绍兴一所县中的足球队,在全国“足球学校杯”足球赛中只获第11名,并不符合今年4月8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即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除“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外,高中 教育阶段在其他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得前6名及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通过全省统一测试者,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同样,因足球加分的安吉高级中学的16名女考生,列举的赛事是2009年浙江省中学生(高中)足球锦标赛暨第十一届浙江省中会足球 赛。据记者从浙江省足球协会了解,该中学女子足球队在2009年8月11日的比赛中,是以二比五的成绩负于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队。

既然比赛本身分量不够,成绩不佳,那加分学生本人是否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了呢?

绍兴的汪先生说,申请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必须符合下列成绩标准之一:参加全国甲级联赛、锦标赛、女子足球全国锦标赛和杯赛、全国运动会决 赛的各队运动员;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的各队运动员;参加全国青年联赛的各队运动员(申请人数:第1至4名的各队运动员,第5至8名不超过全队的70%,第9 至12名不超过全队的50%,第13至16名不超过全队的30%);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锦标赛中获得第1至4名的各队运动员(申请人数不超过全队的 50%);在各系统举办的全国足球比赛中获得决赛的各队运动员(申请人数不超过全队的50%)。

汪先生认为,对照这一规定,很多获加分考生的实际水平根本不达标。“组织一场比赛,就立刻能露出马脚,真不知道招生机构和体育部门是如何认定测试的。”汪先生说。

一位网名为“阿海造桥”的知情者说,绍兴有一支神秘的足球队,能参加的考生都是有权有钱人家的子女。他们有的连在足球场上跑一圈都成问题,却每人都获得20分的高考体育加分。

在绍兴市某机关任职的邹先生告诉记者:“去看他们怎样比赛,就知道了一切。”据邹先生介绍,绍兴学校球队用“包吃、包住、包玩”的“三包”方 式,从北方请职业球队当“”。冒名顶替球员是怎么通过教练员、裁判员的审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绍兴不可能有这么多高大威猛型的学生球员!为此,有关竞 争球队还向浙江省相关部门反映、申诉,结果不了了之。

7月14日听到安吉那所中学的情况后,浙江省体育局竞训处副处长汤宝春吃惊地说:“安吉怎么有这么多足球加分?”

部分市级公示加分名单仅有删节版

今年4月19日,绍兴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示了2010年绍兴市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名单。绍兴考生家长发现这份公示明显存在问题,即缺少了“加分项目详细名称、获取资格的日期、发证单位”等关键内容,取而代之的是“2009年体育加分测试合格”这样模糊的表述。

一位姓林的考生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获高考体育加分名单中,教工子女和家长与教育系统关系密切的考生占了一半;另一半考生家长非富即贵,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大款。既没有经济实力,又没有政治背景的体育尖子几乎不在此列。”尽管加分考生家庭背景没有被公示,但当地人特别是同校同学还 是心知肚明。

“绍兴市高考加分公示中笼统以‘2009年体育加分测试合格’表述可能是为了防范引起关注和熟人起疑。”绍兴一位姓李的考生家长分析说。

无独有偶,浙江高考体育加分考生比较多的几个地市公示名单中都不约而同出现删节版。

在台州市教育局,记者发现公示的10个获体育加分的应届考生名单中,只列出了“参加2009年体育类项目”内容,至于什么时候获得高考加分,以及发证单位等内容全部是空白。

金华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示的2010年高考拟加分名单中,涉及体育加分的公示内容只标注“2009年已参加体育加分测试合格”。

湖州市公示的27名体育类加分考生的信息则只列出“考生报名序号、姓名、性别、毕业学校与应往届”等信息,其他没有公示任何与体育比赛项目有关的信息。

更有甚者,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的名单中,有45名加分考生,涉及湖州中学、湖州二中、德清中学、长兴中学、安吉高级中学的“三模三电”考生,以及足球赛考生。这部分考生没有经过市级公示,就直接登上了省教育考试院的公示名单。

7月14日下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在接受记者访时说,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些情况。

足球小常识20只

以下是足球的小常识。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

方式: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

时间:标准为两个半场,分别45分钟,在只用一场赛事决定胜负时,若90分钟后双方打平,则加时15分钟,两个半场。若再平,则点球。(于每一个半场时间结束后,进行伤停补时,一般为三到五分钟)

比赛计分方法: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

主要规则: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足球的来源

足球的起源现代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足球更令人激动不已的运动了。足球的历史可谓悠长久远。早在古希腊就有一种类似今天的手球的游戏。以后,罗马人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随着罗马人征服欧洲的数百年间,这运动便得以在英伦三岛广为流传。那时已有罗马人为一方,不列颠土居民为一方所进行的比赛。据说那时使用的球是战俘的头颅。以后改用牲畜的膀胱冲气做成球。这种球有一定的弹性,可拍,可踢,时常是许多人一拥而上朝某个目标踢去。当时,比赛的动作粗野,时有参加者受重伤,故被禁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足球运动却愈加普遍,英伦各地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尽管已成为事实,但几代英国国王仍然禁止踢球,怕年青人不专心致志地练习武功而受到外来异邦的侵略。 到了伊力莎白女王的后期,足球比赛已能登堂入室。节日期间常有壮观的比赛为人们助兴。1602年,在康沃里举办过一次大规模比赛,双方球门相距三四英里,各教区之间相互比赛,席卷了整个地区。 以后的200年间,英伦三岛进行了各种不通形式的比赛,规则也不尽相同。那时还没有人打算把规则统一起来,也没有把各地方的队组织起来。那时的比赛相当粗野、激烈、有的队员故意踢对方的小腿而不是踢球,简直和斗殴毫无二致。 1823年11月21日,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世界足球面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这天,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踢球。一个叫威廉.韦步埃利斯的15岁的男孩在比赛进行中抱着球跑,这个简单而平常的动作竟然把足球世界分为两部分:允许用手持球的走的成为橄榄球,允许用脚踢、头顶的成为足球。这以后,一些热心于足球运动的人在伦敦一家旅馆里召开会议,起草足球协会的章程,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即禁止手持球走。而允许手持球走的橄榄球联合会直到1871年才成立。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位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掷界外球,最初只用一只手,但有些球员能巧妙地把球从四、五十码以外掷入球门,因此规则又作了变动,必须双手掷界外球。最早的球门也不同于今天,1883年球门的横梁还是拉一根绳子。由于绳子细些,一些球从上面过去还是从下面过去,一时很难判断,直到1890年,才设置了球网。至于球场的规模也不同于今天,1890年,球场的面积是200码X100码或100码X50码,还有200码X50码的。现在的场地规定是:最大可允许130码长,最小也需要100码长,宽为100码到50码。那时比赛,是由每队各出一名副裁判和主裁判担任“执法官”。直到1891年,才出现持中立态度的现在意义上的裁判----一名裁判和两名巡边员。早期的球队均是业余球员构成的,而现代足球有了职业球员,以踢球为职业的运动员.

汉·许慎《说文》曰:“蹴,蹑也。从足,就声。”玄应云:“《说文》,蹴,蹋也,以足逆蹋之曰蹴。”《说文》又曰:“鞠,蹋鞠也。从革,匊声。”刘向《别录》曰:“蹵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鞠》二十五篇。郭璞注三苍云:“毛丸可蹋戏者曰鞠。”

踢足球,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称之为“蹴鞠”或“蹋鞠”。扬雄《法言·吾子》卷第二:或问:“公孙龙诡辞数万以为法,法与?”曰:“断木为棋,捖革为鞠,亦有法焉。不合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注:大匠之诲人也,必以规矩;君子之训物也,必以仁义。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足部》载:“蹵,蹴蹋也;蹴,同蹵蹋。”宋·陈彭年等《广韵》载:“踘,踘蹋也。鞠,蹋鞠以革为之,今通谓之毬。”宋·丁度等《集韵》载:“踘,踏也。鞠,《说文》:蹋鞠也。”

《昭明文选》载曹植《名都篇》有“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句,李善注引郭璞三苍解诂云:“鞠,毛丸,可蹋戏。”毛丸,即以足踢的毛球。

据《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解释:蹴鞠(cu ju),亦作蹴踘、蹋鞠(taju)、蹹鞠(taju)。关于“蹴”字,《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赵歧注:“蹴,蹋也。”踢也。唐·齐人(临淄)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有人)扣门求籴,怒其不应,因蹴其户。”蹴,踢也;鞠,亦作踘,球也。

中国古代的蹴鞠(蹋鞠)运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文献典籍当属《战国策》和司马迁的《史记》。

据《战国策·齐策》载:苏秦做了赵相,为赵合纵,联齐抗秦,他出使齐国对齐宣王说:“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由此可以看出,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距今二千三百年前,在齐国临淄就已经广泛地开展了蹴鞠运动。

又据《史记·苏秦列传》亦有类似的记载,苏秦为联合齐国抗秦,出使齐国临淄,对齐宣王曰:齐国是一个大国,地理位置优越,有二千里土地,数十万军队,仅临淄城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蹹鞠者”为乐。这样富强的国家,怎么能俯首听命于秦呢?《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蹴鞠运动兴于齐国是与齐国繁荣的经济、浓郁的思想文化、发达的科学技术、尚武的社会风习等是很有关系的。齐国历代君王大多喜猎尚武;齐国是先秦时代诸国中产生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最多的国家。齐国兵学最发达,有“齐国兵学甲天下”之说。齐桓公、管仲时期,又是以武力征伐为基础首霸诸侯的强国。到战国时期,齐国军队以兵强马壮、勇武善战而著称天下。

可见古代蹴鞠,最早为军中习武之戏,类似今之足球运动。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曰:“穿域蹋鞠。”索隐云:“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也。”唐·颜师古在《汉书注》中说:“鞠是用皮做成,中间塞以毛发,成为圆球,以足蹴蹋为戏乐。”汉·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势也,所以讲武知有材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张守节《正义》:“蹴踘,谓打球也。”由此可见齐国名医淳于意的医术之高超,同时也说明蹴踘运动之剧烈。项处迷恋蹴踘,患“牡疝”之疾,是不宜从事蹴踘运动的,他因不听淳于意之医嘱而丧生。

以上可以看出,蹴鞠,在《战国策·齐策一》中作“蹋鞠”;在《史记》中作“蹹鞠”;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躢鞠”;《汉书·艺文志》载,兵家技巧著录《蹵鞠》二十五篇,又作“蹵鞠”。《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载枚乘之子枚皋赋辞曰:“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后汉书·梁冀列传》载:“(冀)性嗜酒,能……六博、蹴鞠之戏”等等,均为“蹴鞠”。

二、汉、唐蹴鞠运动之繁盛

西汉初年,贵族与平民都喜爱蹴鞠运动。据桓宽《盐铁论·刺权》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权贵人家以“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鸡”为乐;而平民百姓也是“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盐铁论·国疾》),足以可见蹴鞠运动之广泛性。

《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斗鸡、蹴鞠比赛,有所谓“鸡鞠之会”。汉武帝的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在山东曲阜、河南南阳和陕西绥德的汉画像石中,都有蹴鞠的图象。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汉·葛洪(亦作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沽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可见太上皇喜欢蹴踘。卷二又载:“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觐。”

南朝梁·吴均在《边城将诗四首》其四,也提到临淄的蹴鞠活动:“临淄重蹴踘,曲城好击刺。不要身后名,专骋眼前智。君看班定远,立功不负义。掣拽二丈旗,踯躅双凫骑。但问相知否,死生无险易。”

唐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的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的制球工艺,有了

很大改进。出现了“气球”,把由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其形体更圆了;原来“以皮为之,中实以毛”的“鞠”,改为用八片皮子制成球壳,内放置动物的膀胱作气囊,用口吹气,由于很费力,后改为“打揎法”。明·汪云程《蹴鞠图谱》曾介绍“打揎法”:“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力,乃为适中。”健色是指的球,打揎是用一种鼓风箱来打气。说明当时对球的气压已有规定。但对球的体积并无记载。改用“气球”有利于腾跃,能增加比赛的精彩。气球在世界上也是我国第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宋代,较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

球体的改进,带来了蹴球方法和技术的变革。汉代因球内充塞毛发为实心球,不可能

踢得高,所以球门是就地建筑,所谓“穿地为鞠室”就是这个意思。而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各用两根高达数丈的竹竿插在地上,上面张网,形状像个“门”字,以防球从门上面飞远。称之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分队直接对抗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而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了,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球射门的“次数多者胜”。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对此有简单说明:“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两队用脚踢对抗进行攻守,设有裁判官执法,据明·汪云程《蹴鞠图谱》在“球门射规”一节中规定:以射进球门的球数多少决定胜负。在该书中设有“都部署校正”和“杜司”两个正副裁判职。李尤《鞠城铭》中还载有裁判原则,诸如“不以亲疏,不可阿私,端心平息,莫怨是非”等。指出裁判员应撇开亲疏关系,不存偏向,公正明辨做出裁判。然而竞赛规则没能流传下来,只能根据一些描写竞赛场面的文字记载加以推断。

唐代蹴鞠运动设有四种游戏方式:其一,为“打鞠”,为不用球门的比赛(《戏球场科范》)。比赛时不限人数,各自独踢,身体各部位均可代替两足触球,以球不落地、连续触球次数多者为胜。其二,为 “白打”,即白打场户的蹴鞠游戏。比赛时中间挂网,可二人对踢或多人对踢,并出现了女子参加。其三,为“跃鞠”,不用球网、球门,相互追逐奔走,以踢球次数多且高者为胜。其四,为设一个球门的比赛,球门两根立柱设在场地中央,高约三丈。每队七人,规定只站在自己球位上踢,不准跑动换位。由一个队的“球头”将球抛踢过门,而另一队球员用规定姿势接住球,若能将球回踢过门则为胜,双方交替进行。

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争夺、奔跑,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动。女子蹴球的踢法不用球门,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为“白打”。

唐·王建有一首《宫词》,描写在寒食清明节这一天,的伎女以蹴球为乐。每年的寒食节,从民间到皇宫都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都要郊游或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消除寒食吃冷食的积滞。

唐·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诗中写高超的蹴踘技巧,可以玩出各种花样,男儿们此时不免要炫耀其身手:“蹴踘屡过飞鸟上”,可见踢球之高;而女孩们则穿着打扮入时,于垂杨中荡起秋千,“秋千竞出垂杨里”,有如飞仙一般,吸引了众多少年的目光。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了我国各地都有蹴鞠活动的习俗。

蹴鞠不仅在民间十分流行,在宫内也如此。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六曰:“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王建在《宫词》中亦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韦庄《长安清明》诗曰:“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均为写宫中的蹴鞠活动,并为此而得赏钱。

唐·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诗曰:“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则写军中的蹴鞠运动。这表明唐代除了民间和王宫有蹴鞠风习,而军队中亦开展了这一蹴球活动。

这种蹴踘运动和习俗从齐都临淄开始,到汉、唐兴盛,又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南宋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也描写过蹴鞠运动的盛况:“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等等。

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蹴球,而且女子蹴球技术还相当高超。据唐·康骈的《剧谈录》笔记载:京兆府的小吏王超,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见一三鬟女子,年十六七,衣装褴缕,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看渐众。”这个“三鬟女子”穿着木屐,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真可谓高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唐代蹴球活动普及之一斑。

三、宋、元、明时代蹴鞠运动之发展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史·本纪第三十四》:“九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己亥,命修筑海潮所坏塘岸。辛丑,免宰执以下会庆节进奉。庚戌,命礼官定开宝、政和祀礼。戊午,阅蹴踘于选德殿。”

宋·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载,“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分,……呈百戏使艺,……弄花球儿、拶筑球”。

南宋·四水潜夫(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提到“……花弹、蹴鞠”等伎艺。“放春”提到“且立标竿射垛,及秋千、梭门、斗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

《武林旧事》卷四:“乾淳教坊乐部”还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分工与名单:“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 跷球王怜 正挟朱选 头挟施泽 左竿网丁诠 右竿网张林 散立胡椿等 ;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 跷球朱珍 正挟朱选 副挟张宁 左竿网徐宾 右竿网王用 散立陈俊等”。

《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还列出了“蹴球”者名单:“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凡此等等,足见其盛。

宋、元、明三代,还逐渐建立起民间蹴球会组织,如宋代的“齐云社”、“圆社”等,也相继有女子参加蹴鞠游戏。

宋、元、明时代,还出现了专述蹴球技术的著作,诸如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无名氏的《戏球场科范》、明·汪云程的《蹴鞠图谱》等。汪云程的《蹴鞠图谱》(一卷),记有唐宋、元明流行的蹴鞠法。凡二十二节:球门射规、球门物色、球门人数、下场口诀、一人场户、二人场户、三人场户、健色名、踢搭名色、打揎诀、下截解数、中截解数、上截解数、成套解数、坐地解数、禁踢诀、那辗侧脚诀、取样跷踢侧脚捷诀、官场下作、输赢筹数、锦语、不踢诀。其中“球门射规”一节的内容,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所载的内容基本一致。为研究中国古代蹴鞠运动之重要文献资料。收入宛委山堂《说郛》丛书。

此外,明代还有“万朵银灯照打球”的晚场蹴球比赛之盛况。清代,还将蹴球运动,改为在冰上的一种竞赛活动,等等。

在元代杂剧和散曲中,多有蹴球活动的描写:“你看那王孙蹴踘,仕女秋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宽绰绰翠亭边蹴踘场,笑呷呷粉墙外秋千架”(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只见香车宝马,仕女王孙,蹴踘秋千,管弦鼓乐,好不富贵呵!”(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结尾处,倔强狂傲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他还有《越调·斗鹌鹑·蹴踘》:“蹴踘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结尾处“……斗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特别是展示女子蹴球的情景描绘得最为精彩。萨都刺的散曲套数《南吕· 一枝花· 蹴鞠》写女子蹴鞠的情景:“红香脸衬霞,玉润钗横燕。……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可见在当时蹴球和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伎艺。这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女子,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若道是成就了洞房惜玉怜香愿,六片儿香皮做姻眷。”邓玉宾的《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写道:“包藏着一团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中间几支曲子具体描写仕女们蹴球时的种种风情、优美姿态。最后作者夸赞道:“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踘抱抛,占场儿陪伴了些英豪。那丰标!体态妖饶……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跷。” 这些散曲作品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而是以妇女蹴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们欣赏。

明·翰林院修撰钱福有一首题为《蹴鞠》的诗,描写女子足球比赛的场景:“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描写女性细致入微。从诗中可以看出,时值春光二月的花季,两个少女踢球玩得“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全诗以花季、花露、翠柳、玉笋、金莲等花卉花姿,描绘少女生活和优美的神态,形象、生动。把少女如月似花的美态写得天然纯真。

明代金陵马如玉也写了一首《踢球》诗,同样是观看女子足球比赛而作的:“腰肢袅袅力微微,滚滚红尘指羽衣。偃月鬓边星欲坠,石榴裙底凤比飞。”

明代公安派袁宏道《袁中郎随笔·尺牍卷》载:“人生何可一艺无成也。作诗不成,即当专精下棋,……又不成,即当一意蹴踘搊弹,如世所称查八十、郭道士等是也。”

明·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载:“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友祈祁止祥有画癖,有蹴踘癖,……”(卷四)《陶庵梦忆·扬州清明》载:“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卷五)

明清“三言二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中,也均有关于蹴鞠的描写。

据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蹴踘》载:“蹴踘,游戏之事。踘,亦作鞠,毛丸也,相传起于黄帝之时,分左右曹以踢之。……”并引陈迦陵《咏美人蹴踘》词,描绘女子蹴踘的种种情态,有“算白打秋千和格五,总然无意绪。且水晶帘畔,斜穿鞠域……”等句。《清稗类钞·戏剧类·足球》载:“足球,与蹴鞠相类,盖效西法也,宣统时盛行之。其质料为印度橡皮或涂橡皮胶之帆布,鼓气令满,外裹以皮囊,圆径约八九寸。游戏时,人分两组,偕入长三百三十尺阔百六十尺之广场。场之两端,各立长十八尺阔六尺之木架为门,以球能踢入对面之门者为胜。” 《清稗类钞·技勇类·邱尊谦使大刀》载:“邱尊谦,徐州沛县人。能使大刀,重许十斤,人呼为邱大刀。……驰驱齐鲁,……蹴踘为乐,……”;《清稗类钞·技勇类·冯氏女发袖箭》载:“冯氏女,籍登州,……女美丰姿,工挟弹走马,及秋千、蹴踘、高縆诸技,……”。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焙茗“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此处写的是踢石球。据清末《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六十四图《踢石球》中,有踢球之法:二人以二石球为赌,用些碎砖瓦块铺地,用一球先摆一处,二球离七、八尺远,每人踢两次,踢中为赢。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爱新觉罗·溥任,从小在亲王府中生活,曾看到太监踢石球,所踢的球类似握在手中揉动筋骨的健身球,踢的方法是先用脚尖踩住球,然后用力向前踹,以击中对方为胜。无论是图画记载,还是老人的描述,均为用脚“踹”球,不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踢球。踢石球实际是“踹”球,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后,正式成为群众比赛的运动项目时,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翠》中,描写了小翠蹋蹴的情景:“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云云。还有较长的一篇《汪士秀》,是写善蹴鞠的父子的故事:“汪士秀,庐州人。刚勇有力,能举石舂。父子善蹴鞠。”父四十馀在钱塘江溺水而死。后来汪士秀南游洞庭湖,夜泊湖畔,思父之死,不能入睡。忽见五人从湖中出,铺大席于水面,饮酒作乐。酒后拿出一个晶体透明的球,“共蹴之。蹴起丈馀,光摇摇射人眼”。汪士秀见那会踢球的老叟象其父,便坐起在舟中观看。这时,恰巧那球落在他的身傍。汪士秀一时技痒,便起脚踢了回去,那老者见状惊呼道:“此吾家流星拐”踢法。谁知汪士秀一脚踢的过猛,把球踢破了,霎时间湖上人、球俱杳。原来那四人是鱼精。他父亲溺水被鱼精拯救留作仆役,踢的球是鱼膘做成。蒲松龄在写球被踢破下落时,说道:“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又如经天之彗,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

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历经几千年,在汉唐、宋元明时代,曾发出过彗星般的闪亮光辉,但到了清代,却“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

足球无疑是当今世界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作为和平时期的战争,它早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运动本身的涵义演变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而世界杯则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球员们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享受着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寻到的公平,团结,友爱……世界杯,是所有足球运动员梦想的最高殿堂。

最早的具有世界杯性质的比赛出现在1920年比利时奥运会上,来自南美,亚洲和非洲的22支球队参加了足球比赛。1929年,在国际足联的全体代表大会上,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杯(World Cup)的诞生,我们将举办世界杯比赛,所有成员国的队伍将一起分享这一赛事。从这以后,除了二战时期因战争而停办外,全世界国际足联成员国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杯的盛典。

一个逗号,英国,王尔德,是写作方面哪一个成语

《一个逗号》王尔德的故事

2007年05月12日 星期六 06:38 P.M.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向客人道歉。客人们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我在修改我的诗稿。”客人们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号,但后来觉得不妥,我又把它加上了。”

成语:反复推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