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比赛动态

欧洲篮球联赛比较小-欧洲篮球联赛强队

为什么中国男篮球员不考虑到欧洲联赛效力

欧洲篮球联赛比较小-欧洲篮球联赛强队

宫保体育

自从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已经很久没有球员能够出现在NBA的舞台了!作为世界最高的篮球舞台,中国球员能够出现在那里,就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不过如果不能登陆NBA,那么欧洲联赛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联赛已经是仅次于NBA的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更重要的是,欧洲先进的战术和团队打法其实更适合中国男篮。即便中国男篮没有NBA球员,但如果有几名在欧洲顶级联赛效力的球员的话,实力应该也不会差。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欧洲篮球联赛极少出现中国球员?

到目前为止,欧洲篮球联赛只出现过一名中国球员,他就是尚平,一名在CBA都混不好的球员。去到欧洲后,他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只打了5场比赛,总共得了4分。打了一年之后,他就回到CBA打酱油了。事实上,欧洲球队对中国球员还是很青睐的。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孙悦、郭艾伦等中国球员都收到过欧洲球员的邀请,但都遭到了拒绝!

中国球员之所以拒绝欧洲球队,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待遇的问题!与NBA相比,欧洲联赛的薪水可谓是少得可怜。即便是顶级球星,也不过是200万欧元左右的年薪,这还是极其少数的。像西班牙国手塞尔吉奥-罗德里格斯效力的时候,年薪也只有130万欧元,而且是属于顶薪了!即便是中国男篮核心球员登陆欧洲联赛,恐怕很难拿到百万欧元级别的年薪。与其在欧洲联赛拿几十万欧元的年薪,倒不如在CBA舒舒服服拿几百万人民币的年薪,而且还有广告收入。

事实上,就算在欧洲联赛能够拿到与在CBA一样的薪水,中国球员也不会去欧洲的。理由很简单,打比赛太多了!欧洲主流联赛的国内联赛与CBA打得比赛是差不多的,但除了国内联赛之外,他们还需要打国内杯赛和欧洲的联赛,中上游球队整个赛季下来,要打超过60场比赛!拿着一样的钱,却要打多一倍的比赛,恐怕谁都会选择了!

NBA和欧洲篮球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比赛,我就感觉美国队会输,但没想到真的会输。我对他们的胜负比率是40%对60%(美国60%)

NBA是个观赏性很高的比赛,每个人拉出来都能独挡一面,他们那的联合防守是有限制的,着使他们不适应国际比赛的规则,而这是很致命的。欧洲篮球给我的感觉就是防守硬朗,但在强硬的肌肉下,细活也很出色,像小范围的传递球,简捷实惠的挡拆。

今天美国队输球,我感觉与教练也有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让12号霍华德上,而让场上的5个人都是外线队员,这使他们在内线防守和外线进攻很受限制。说白了就是都挤在一起了

欧洲足球联赛和NBA篮球联赛哪个更让运动员疲劳?

当然是足球了。简单地分几个方面给你解释一下。

第一,规则所致。你应该知道,篮球比赛中的换人名额几乎是不受限制的,球员可以上上下下,累了就轮换一下。但是足球比赛则不然,每方3个换人名额,且换下的球员不得再上场,于是踢球的话就一刻也不能歇着。

第二,比赛时间。篮球是12分钟*4,足球是45分钟*2

。无论是连续运动的时间,还是休息的频率,都决定了足球比篮球累得多。

第三,场地大小。这个不用说了吧,足球场比篮球场大多了,这就需要长距离的跑动,是很累的。欧洲的联赛,很多中场球员一场比赛下来要跑动15km左右,这个数值篮球运动员是达不到的。

所以NBA一周最多可以安排5场比赛,而且可以有背靠背的比赛,而足球联赛一般一周最多3场比赛,而且原则上不会有背靠背的比赛,否则球员猝死概率会很高的。

为什么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欧洲小国足篮球会这么强

当我们在讨论我们足篮球时,总会有一个问题从脑海里闪过。为什么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还选不出十几个踢足球,打篮球的?甚至还不如一个拥有几百万人口的欧洲国家,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等。

其实大部分人也知道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足篮球人口基数太少了。之前听某著名足球评论员说过,我们经常踢足球的才1万人左右,这跟英法德上三四百万的常年踢球的人口相比相差太远了。同时他还说,如果我们有五百万的经常性踢球的人口,20年后我们就可以在世界杯上有所作为。

这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肯定是不能被反驳的。但我想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现在的足球市场能吸收得了五百万球员的“就业”吗?

当然,各行各业的就业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我们现在有一万个会计岗位的缺口,这一万个会计岗位的缺口会吸引10万人去学会计专业。那这个行业的就业率是10%。同理,如果我们有10万个会计岗位缺口,会吸引100万人去学习会计专业。那如果有200万人去学会计呢?那就业率就会变低,低就业率就会导致人们放弃选择会计专业,时间长了以后还是回归到100万人学会计,这个是市场规律。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足篮球,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就是“球员市场”。

我们的CBA有20支球队,满打满算有400多球员,中超有16支球队,满打满算也400多球员。当然篮球还有NBL,足球还有甲级,乙级和丙级联赛。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职业联赛就只能提供这么大的“球员市场”。换句话说,我们目前只有1万人左右的常年性踢球的人员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球员市场”所决定的呢?

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的主题。为什么某些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欧洲小国足篮球这么强?原因就是这些小国后面有欧洲这么大的“球员市场”。我们知道五大联赛的外援政策对欧盟球员是不受限制的。而欧洲总共有上万支足球俱乐部,单单是五大联赛就有近百支,再加上非五大联赛的,顶级联赛俱乐部就有上千支,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球员市场”?这么大的球员市场就为欧洲普通人在足球这个职业选择上增加了很大的信心。这么大的球员市场,一个小国的几个或十几个足球或篮球天才就有舞台去施展自己的天赋。

我们可以说欧洲人热爱足球,欧洲人喜欢踢足球。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毕竟是人的基本需求,要是踢足球不能让他们“吃上饭”,他们怎么会去选择这条道路?

可能也会有人会问,NBA不就30支球队?那篮球在美国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大家可能只注意在NBA打球的美国人了,但其实在海外打球的美国人数量远远超过NBA打球的美国人数量。欧洲也有上千支篮球队,并且基本上每支篮球队都有美国外援。再加上其他地区的篮球联赛,都是有美国外援的。从而导出另一个概念就是球员的外溢能力。美国的篮球运动员是有很强的外溢能力的。

但我们中国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都没有很强的外溢能力,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职业联赛来吸收。所以要想扩大我们足篮球的人口基数,只能扩大我们的联赛规模。我们的球员市场扩大了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去选择足球和篮球当成自己的职业。欧洲小国也确实有一些局限性就是还得靠一段时期出现几个 体育 天才,所以欧洲小国的成绩不稳定,在长时间和欧洲大国的竞争中其实是处于劣势的。而我们只要能办好我们的联赛,我们的 体育 “天才”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总而言之,我们足篮球国家队要想有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强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大做强我们的CBA和中超联赛,别无他法。我们足篮管理层一定要放弃“联赛为国家队让路”的思维。可以在联赛期间设立国家队窗口期,但不能压缩我们的联赛。人们都知道,一个强大的国家队是“选”出来的,不是通过练出来的。但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怎么去扩大足篮球人都基数?强迫着孩子们,或者家长们让孩子们去踢足球吗?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家长们觉得踢足球的“就业率”和“成材率”是有基本保证的,到时候不用去强迫,人们自己就会去选择了。

图自网络,侵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