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专区

温布尔登和彼得堡联赛-温布尔登 vs 牛津联

求英格兰国家所有联赛中英文球队名字大神们帮帮忙

温布尔登和彼得堡联赛-温布尔登 vs 牛津联

英格兰19-20

利物浦 Liverpool

莱斯特城 Leicester City

曼彻斯特城 Manchester City

曼彻斯特联 Manchester United

切尔西 Chelsea

阿森纳 Arsenal

托特纳姆热刺 Tottenham Hotspurs

埃弗顿 Everton

伯恩利 Burnley

谢菲尔德联 Sheffield United

西汉姆联 West Ham United

伯恩茅斯 Bournemouth

纽卡斯尔联 Newcastle United

布莱顿 Brighton

诺维奇 Norwich

水晶宫 Crystal Palace

伍尔夫汉普顿流浪者(狼队) Wolverhampton Wanderers

阿斯顿维拉 Aston Villa

南安普敦 Southampton

沃特福德 Watford

英格兰冠军联赛19-20

西布罗姆维奇 West Bromwich

利兹联 Leeds United

富勒姆 Fulham

斯旺西 Swansea

卡迪夫城 Cardiff City

米德尔斯堡 Middlesbrough

雷丁 Reading

哈德斯菲尔德 Huddlesfield

谢菲尔德星期三 Sheffield Wednesday

巴恩斯利 Barnsley

布里斯托城 Bristol City

维冈竞技 Wigan Athletic

诺丁汉森林 Nottingham Forest

德比郡 Derby County

布莱克本流浪者 Blackben Rovers

普雷斯顿 Preston

查尔顿竞技 Charlton Athletic

米尔沃尔 Millwall

伯明翰 Birmingham

斯托克城 Stoke City

赫尔城 Hull City

卢顿 Luton

女王公园巡游者 Queen's Park Rovers

布伦特福德 Brentford

英格兰甲级联赛19-20

桑德兰 Sunderland

博尔顿 Bolton

朴茨茅斯 Portsmouth

伊普斯维奇 Ipswich

考文垂 Coventry

韦康比流浪者 Wycombe Wanderers

绍森德联 Southend United

什鲁斯伯里 Shrewsbury

牛津联 Oxford United

罗瑟汉姆 Rotherham

伯顿 Burton

弗利特伍德 Fleetwood

彼得堡联 Peterborough United

吉林厄姆 Gillingham

唐卡斯特流浪者 Doncaster Rovers

布里斯托流浪者 Bristol Rovers

林肯城 Lincoln City

布莱克浦 Blackpool

阿克灵顿斯坦利 Accrington Stanley

罗奇代尔 Rochdale

AFC温布尔登 AFC Wimbledon

米尔顿凯恩斯 Milton Kenyes

特兰米尔流浪者 Tranmere Rovers

贝里 Bury (已宣告破产)

英格兰乙级联赛19-20

克鲁亚历山大 Crewe Alexandre

斯温登 Swindon

普利茅斯 Plymouth Arygle

埃克塞特城 Exeter City

切尔滕纳姆 Cheltenham

科尔切斯特联 Conchester United

北安普敦 Northampton

韦尔港 Port Vale

布拉德福德城 Bradford City

萨尔福德城 Salford

绿色森林流浪者 Green Forest Rovers

克劳利镇 Crawley Town

格林斯比 Grimsby

沃尔索尔 Walsall

纽波特郡 Newport County

剑桥联 Cambridge United

莱顿东方 Leyton Orient

卡莱尔联 Carlisle United

奥德汉姆联 Oldham United

斯肯索普 Scunthorpe

曼斯菲尔德 Mansfield

斯蒂夫尼奇 Stevenage

麦克尔斯菲尔德 Macclesfield

莫雷坎比(莫克姆) Morecambe

英格兰全国联赛19-20

巴罗 Barrow

哈罗盖特 Harrogate

诺茨郡 Notts County

布罗姆利 Bromley

艾比斯弗利特 Ebbsfleet

耶奥维尔 Yeovil

切斯特菲尔德 Chesterfield

哈特浦联 Hartlepool United

博雷汉姆 Boreham Wood

哈利法克斯 Halifax

斯托克港 Stockport

AFC菲尔德 AFC Flyde

索利赫尔 Solihull Moors

巴尼特 Barnet

多佛竞技 Dover Athletic

萨顿联 Sutton United

沃金 Woking

奥尔德肖特 Aldershot

达根汉姆雷德布里奇 Dagenham&Redbridge

托基联 Torquay United

伊斯特利 Eastleigh

雷克斯汉姆(域斯咸) Wrexham

麦登海德 Maidenhaid

乔利 Chorley

英格兰北部19-20

约克城 York City

金斯林恩镇 King's Lynn Town

布拉克利城 Brackley City

波士顿联 Boston United

艾尔川查姆 Altrincham

斯本尼莫镇 Spennymoor Town

切斯特 Chester

盖茨黑德 Gateshead

古斯利 Guiseley

法尔斯利凯尔特人 Farsley Celtics

达灵顿 Darlington

绍斯波特 Southport

AFC特尔福德 AFC Telford

艾尔弗莱顿 Alfreton

赫雷福德 Hereford

基德敏斯特 Kidderminster

列明顿 Leamington

库尔森阿什顿 Curzon Ashton

凯特灵镇 Kettering Town

格罗切斯特城 Gloucester City

布莱斯斯巴达 Blyth Spartans

布拉德福德公园大道 Bradford Park Avenue

英格兰南部19-20

维尔德斯通 Wealdstone

哈万特滑铁卢维尔 Hant&Waterlooville

韦茅斯 Weymouth

巴斯城 Bath City

斯劳镇 Slough Town

达特福德 Dartford

杜金流浪者 Dorking Wanderers

汉普顿列治文 Hampton & Richmond

梅德斯通联 Maidstone United

切姆斯福德城 Chelmsford City

赫梅尔汉普斯泰德镇 Hemel Hempstead Town

奇平汉姆 Chippenham

惠灵联 Welling United

康科德流浪者 Concord Rangers

伊斯特伯恩 Eastbourne

杜尔维奇哈姆莱特 Dulwich Hamlet

比勒利卡镇 Billericay Town

圣奥尔本斯城 St.Albans City

汤布里奇天使 Tonbridge Angels

布伦特里 Braintree

亨格福德镇 Hungerford Town

二战前,苏联发生了什么?

30年代初,苏联已基本形成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政治权力也趋向于高度集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斯大林对权力的专断正在成为苏联政治领域的主导倾向。这种情况引起了*内部分领导干部的忧虑,同时,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方针等具体问题上,*的领导层也一直存在分歧。虽然通过几轮政治斗争,斯大林已经清除了曾经对他的权力和路线构成威胁的老布尔什维克中的"反对派",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较年轻的干部进人领导层,但他的地位还没有最后稳固,他的政策主张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中央委员会乃至政治局成员的反对或抵制。为了把新反对派扼杀在萌芽状态,斯大林需要展开一场全面的政治清洗运动

“基洛夫”与大清洗运动的开始

1934年12月1日傍晚,在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内的走廊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一位潜入宫内的凶手厄古拉也夫枪杀。这一遂成为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开端。

基洛夫被刺至今是一个案情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凶手尼古拉也夫虽然当场被捕,并由当天赶到列宁格勒的斯大林亲自审问,但审讯记录始终没有公布,尼古拉也夫当月即被;另一个主要证人鲍利索夫(基洛夫的警卫队长)在前往受审路上因"交通事故"而死亡。无论基洛夫案的真相如何,有一点十分清楚,即这个给斯大林提供了彻底清洗一切反对派(包括潜在的对手)、巩固自己权力地位的机会和取种种非法手段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借口。斯大林当时就是按照这一逻辑行动的。

1934年12月1日晚,根据斯大林的建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决议》,规定:凡属恐怖组织和对苏维埃工作人员进行恐怖活动的案件,侦察工作不能超过十天;控告结论在正式开庭审判前一昼夜交给被告;原告、被告双方都不参加审判;不接受判决上诉书和赦免请求书;极刑判决被宣布后立即执行。这个后来被称作"特别程序"的规定为政治清洗中用非法手段罗织罪名、迫害异己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斯大林随心所欲清洗政治对手的工具。此后,"大清洗"被逐步推向高潮,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所谓"列宁格勒总部"的审判。

大清洗运动的全面展开

1934年12月1日晚,根据斯大林的建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决议》,规定:凡属恐怖组织和对苏维埃工作人员进行恐怖活动的案件,侦察工作不能超过十天;控告结论在正式开庭审判前一昼夜交给被告;原告、被告双方都不参加审判;不接受判决上诉书和赦免请求书;极刑判决被宣布后立即执行。这个后来被称作"特别程序"的规定为政治清洗中用非法手段罗织罪名、迫害异己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斯大林随心所欲清洗政治对手的工具。此后,"大清洗"被逐步推向高潮,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所谓"列宁格勒总部"的审判。

1934年12月22日,苏联发表侦查基洛夫案的通报,首次提到有一个名为"列宁格勒总部"的恐怖组织,说尼古拉也夫即是这个组织的成员,该组织主要由原季诺维也夫一加米涅夫反对派成员组成。12月27日,苏联公有关于"列宁格勒总部"的控告结论,确认基洛夫被杀是该组织指使所为,并说谋害基洛夫是该组织谋害斯大林和*的其他***的长远的一部分。在立即处死尼古拉也夫后,1935年1月15日对"总部"主要成员进行了审判,季诺维也夫等人坚决否认自己与基洛夫案有任何牵连,尽管拿不出证据,法庭仍判处季诺维也夫十年监禁,加米涅夫五年监禁。l月18日,联共(布)中央向全国*组织发出秘密信,要求各地动员所有力量深挖敌人,由此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大逮捕,制造了无数冤案。

为了给"大清洗"披上"合法"的外衣,1936年8月,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举行了第一次公开审判,被告是所谓"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成员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米尔诺夫等16人。审讯中,法庭没有出示任何证据,所有的指控都建立在被告的"交代"和"承认"上,在没有律师辩护的情况下,被告的"供词"被作为定罪的依据。法庭最后宣布,季诺维也夫等与已被驱逐出境的托洛茨基相勾结,主使谋杀基洛夫的罪名成立,判处16名被告。判决后不到24小时,报纸即报道:已经执行。

对"联合总部"的审判带动了新一轮逮捕浪潮,根据审讯中被告的"供词",又挖出了一个所谓"托洛茨基平行总部",其成员有皮达可夫、拉狄克、索柯里尼科夫等人。1937年1月,对"平行总部"进行了"大清洗"中第二次公开审判。被告被指控"接受托洛茨基指示","背叛祖国,从事侦察和军事破坏工作,实行恐怖和暗害勾当"。与第一次公开审判的程序一样(只是形式上为被告指定了"辩护人"),17名被告中皮达可夫等13人被判处,拉狄克等4人被判处十年或八年监禁。

由于拉狄克在受审时交代他与布哈林、李可夫等有"罪恶的联系",1937年2月底,布哈林、李可夫在出席中央全会时被捕,次年3月,对所谓"右派一托洛茨基联盟"进行了"大清洗"中第三次公开审判。布哈林等2I名被告被以"谋害罪"和"叛国罪"起诉,其中包括布哈林、李可夫在内的19人被判处

三次公开审判都是"大清洗"运动中为欺骗国内外舆论而精心炮制的案,这几次审判所涉及的对象也只是"大清洗"中无数被冤屈者的极少数代表,实际上,"大清洗"所制造的冤错案远比公开审判所暴露的多得多,清洗的对象从中央到基层几乎包括所有的社会领域和各个阶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联共(布)十七大当选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即70%被清洗;出席十七大的1996名代表中,有1108名,即半数以上被清洗;17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除基洛夫外,有5人被杀;苏维埃和机构也遭到沉重打击,仅1937-1938年间被捕并处决的部人民委员就有17人,加上他们的副手和下属,数量还要翻几倍;军队也难逃厄运,1937年5月,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等一批高级将领被指控犯有组织"反苏军事中心"的叛国罪而被逮捕并遭处决,随即在军队中进行了全面清洗,共有3.5万名军官被镇压,其中包括高级军官的80%,元帅的3/5,涉及所有的军区司令和绝大部分集团军司令;即使作为"大清洗"工具的保安机构--内务人民委员部自身也无法幸免,其成员被不断更新,以维持对领袖的忠诚或被当做替罪羊。"大清洗"前期领导内务部的亚哥达因不能满足斯大林的要求而于1936年9月被更加心狠手辣的叶若夫取代,不久被捕并于1938年被处决。叶若夫在按斯大林旨意把“大清洗”推向最高潮后,也遭到同样下场,1938年7月被贝利亚取代,1940年4月1日被以"毫无根据地镇压苏联人民"的罪名而枪毙。

"大清洗"究竟制造了多少冤案、了多少无辜者?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但作为一场政治性镇压运动,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危害之深,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它是斯大林领导苏联时期最黑暗的一页。1938年以后,因考虑到苏联人民的承受力已接近极限,同时"大清洗"的目的也已基本达到,所以镇压浪潮趋于缓和,也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然而,由于斯大林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大清洗"的错误,而是继续把它当做巩固集权体制的必要手段,因此"大清洗"的余波一直延续到战争前夕和战争初期,并在战后再掀高潮。

大清洗运动的严重后果

"大清洗"的后果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这场政治运动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均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抑,而且,在保安机构滥用非法刑讯手段和特务手段的情况下,自危,诬告、供盛行,人格被扭曲,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其消极影响祸及几代人。其二,这场运动最终确立了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极端形式--斯大林个人专制。由于用持续数年的大规模镇压清除了从老布尔什维克到年轻一代干部中可能构成对自己权力挑战的对象,特别是整肃了在十七大上流露不满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会,斯大林终于稳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登上了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且,凭借保安机构这一专政工具,斯大林得以不受法律制约,也不受*和机关的制约,完全将个人凌驾于*和国家之上,在*和国家的名义下实行个人专制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清洗"是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体制的最后一个。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大事

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俄国还没有办起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报纸。而这样的报纸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很必要的。1900年列宁等人创办的《火星报》,是二十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宣传阵地,它为创建真正的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列宁还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他就周密地考虑办报和建党。1900年1月,列宁离开西伯利亚流放地,马上着手实现他酝酿已久的办报。这一年的上半年,列宁到乌法、莫斯科、彼得堡、斯摩棱斯克等地会晤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同他们讨论办报方针,并商量如何筹集办报资金。同年7月,列宁来到瑞士,会见了劳动解放社的主要成员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他们商定在国外出版《火星报》。该报先是在莱比锡出版,尔后在慕尼黑、伦敦、日内瓦等出版。《火星报》编委会由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波特列索夫6人组成。列宁实际上是这个报纸的主编和组织者,他除了要周密地考虑报纸的政治方针和撰写社论外,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亲自组稿、审阅文章校样。克鲁普斯卡娅曾担任过《火星报》编辑部的秘书。

《火星报》创刊号于1900年12月付排问世。报头题词摘自俄国十二月革命党人致著名诗人普希金信中的诗句:“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这充满的简短诗句,表达了办报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这个报纸的出版,不但激励了侨居国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推动了俄国国内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报纸秘密运送到俄国国内散发,工人们竞相阅读。《火星报》不单单是革命舆论机关,而且成了俄国工人运动领导中心。在当时反对沙皇专制的运动中,存在着机会主义团体(经济派)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体(民粹派等)。这些团体虽然反对沙皇专制主义,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反对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目标。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同暂时的同路人以及各种机会主义分子划清思想界限。首先是同伯恩施坦的的信徒经济派划清界限。当《火星报》出版之际,该报编辑部发表声明说:“我们主张彻底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坚决反对爱·伯恩施坦、彼·司徒卢威和其他许多人轻率提出而目前甚为流行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暧昧不明的机会主义的修正”。

《火星报》的主要任务是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斗争。该报创刊号发表了列宁起草的题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的社论。社论指出,没有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去从事自觉的阶级斗争,工人运动就会处于涣散状态,工人阶级就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就会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将遭受统治阶级的迫害。《火星报》出版后,列宁在报上发表了《从何着手?》等一系列重要文章,论述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和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各种根本原则。报纸除登载专题论文外,还辟有《党内消息》、《工人运动大事记和工厂来信》、《来自农村的消息》、《我们的社会生活剪影》、《国外评论》等栏目。它每期的发行量约8千份,有时还超过1万份。作为一个秘密的政治报纸来说,其发行量是相当可观的。

《火星报》威望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同它建立了代办员网是分不开的。《火星报》代办员联络国内外革命组织,向国内散发报纸。他们倾听俄国各地工人的呼声,了解各地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的情况,经常为报纸提供材料和撰写通讯。《火星报》的著名代办员有:克尔日札诺夫斯基、李维诺夫、彼得罗夫斯基、瞿鲁巴、杜勃洛文斯基、巴布什金、巴乌曼、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斯塔索娃、博勃罗夫斯卡娅、加里宁、邵武勉、皮亚特尼茨基、捷姆里雅契卡,等等,后来大都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骨干。所以,《火星报》的创办,不仅为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作思想舆论上的准备,而且为党造就了一大批干部。这个报纸曾是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是俄国职业革命家汇集的中心。《火星报》认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思想上把当时分散的俄国各地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统一起来,并指导它们从事政治斗争。俄国大多数地方的社会民主党组织承认《火星报》是自己的领导机关,拥护它的政治路线,赞同它所制定的斗争策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火星报》还批判了崩得分子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恐怖策略。二十世纪初,一些残存的民粹主义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社会革命党”。社会革命党人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的冒险主义者,他们继承了民意党的传统,主张走个人恐怖斗争道路,妨碍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火星报》制订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草案。这个草案指出党的目的和任务,把分散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组织从思想上联合起来,从而为组织上的联合奠定了基础。党纲草案明确规定:工人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俄国工人政党的当前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根据列宁的建议,《火星报》编辑部于1902年6月公布了这个党纲草案。《火星报》编辑部在1902年冬建立了组织委员会,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筹备工作。这个组织委员会的成员有各方面的代表:克拉斯努哈(代表彼得堡委员会)、列文(代表《南方工人报》派)、拉德琴柯(代表《火星报》组织)、斯托帕尼(代表北方协会)、波尔特诺伊(代表崩得);还有格·马·克尔日札诺夫斯基、弗·威·林格尼克、彼·阿·克拉西柯夫等,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员。组织委员会建立在俄国普斯科夫,这便于同国内各个社会民主工党组织进行联系。

秘密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3年7月30日(俄历7月1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里开幕。会议是秘密召开的。但被比利时警察发觉,便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里,继续秘密举行。大会于8月23日(俄历8月10日)结束。大会期间,选出了由普列汉诺夫、列宁和克拉西柯夫3人组成的团。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政党。《火星报》三年来的活动以及大多数委员会对《火星报》的承认,这就预先决定了代表大会应当按照这个方针进行工作。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有43名正式代表(拥有51票表决权),他们代表26个组织,其中包括《火星报》、劳动解放社、“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国外同盟”、“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崩得的中央委员会和国外委员会、“南方工人社”、4个社会民主主义联盟、14个地方(彼得堡、莫斯科、图拉、哈尔科夫、基辅、敖德萨、第比利斯、巴库等地)委员会,以及经济派控制的彼得堡工人组织。在这次大会的代表中,火星派(拥护《火星报》的人)居多数。会上的反火星派分子是崩得分子和经济派分子,他们拥有8票表决权。会上出现的中派,列宁称之为“泥潭派”,拥有10票表决权。在火星派中又分成为:坚定的火星派(列宁火星派)和跟着马尔托夫走的所谓“温和火星派”;前者拥有24票的表决权,后者只拥有9票的表决权。坚定的火星派是:列宁、普列汉诺夫、巴乌曼、克拉西柯夫、捷姆里雅契卡、绍特曼、古谢夫、斯切潘诺夫、斯托帕尼、克努尼扬茨、克尼波维奇、利亚多夫、加尔金、维连斯基、德·伊·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弟弟),等等。

社会民主工党二次代表大会于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分别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召开。代表成份比较复杂,有坚定和不坚定的火星派分子,也有反火星派分子,所以,斗争比较激烈。大会最主要的议程是讨论和通过党纲、党章、选举党的领导机构。在讨论党纲草案时,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在党纲中写进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经过斗争,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取得了胜利。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明确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革命纲领。在讨论党章第一条时,大会出现了更加激烈的争论。列宁和马尔托夫分别提出了条文草案。两者的原则分歧是要建立什么党的问题。列宁要创建的是一个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其成员都必须无一例外地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接受党的监督和领导。而马尔托夫要的是一个成份复杂、不定型的、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社会团体。由于得到机会主义者和一些不坚定的火星派分子的拥护,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即多数派)。马尔托夫派属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即少数派)。从此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就出现了两上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

以列宁为首的坚定的火星派,对这种机会主义理论予以坚决反驳,促使这次党代表大会在通过的党纲中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原则。党纲说:“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和全面发展,定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释放一切被压迫的人们,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夺取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同当时欧洲各国工人党的党纲相比,这是唯一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党纲,从而鼓舞了俄国无产阶级为准备夺取而斗争。代表大会在讨论党章问题,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党员资格条文时,火星派内部发生了分歧。马尔托夫提出的党员资格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经常协助党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而列宁在向代表大会提交的党组织章程草案关于党员资格的条文是这样说的: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条文的差别似乎不很大,实际上在这两个条文中有着原则性的分歧。

在讨论党章过程中,马尔托夫认为“党员越多越好”。根据他所提出的条文,凡是任何一个愿意入党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所有的工人和从事各种职业的知识分子,不问其思想觉悟如何,都可自愿列名入党;他们不必参加党的组织,不受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如果这样的话,必将使党的组织涣散,使工人政党变成一个没有定形的、丧失战斗力的群众社团。马尔托夫的这种“门户开放”政策,将为一切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和投机分子大开方便之门,把无产阶级政党变为一个来去自由的俱乐部。根据列宁的条文,任何一个党员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受党的组织纪律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受到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列宁认为,宁可十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也不让一个空谈家有权利和机会做一个党员”。他还说:“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这就是我所以反对马尔托夫条文的理由。”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围绕着党员资格条文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机会主义分子阿基莫夫对列宁所提出的条文加以歪曲和攻击,说列宁竭力想把“纯粹的军警精神”写进党章中。但普列汉诺夫在讨论党章问题时是支持列宁的。他说:“大家对这个题目谈论得越多,我对大家的发言越是仔细琢磨,我头脑中的一个信念就越加坚定:真理在列宁一边”。由于温和的火星派分子和其他机会主义分子(经济派分子、崩得分子、中派分子)都支持马尔托夫的条文,因而使列宁提供的有关党员资格的条文未能通过。

后来,在选择党的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的编委时,大会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结果列宁派取得了胜利。被选进党中央委员会的3名中央委员格·马·克尔日札诺夫斯基、弗·威·林格尼克、弗·亚·诺斯科夫在会上是拥护列宁路线的。由于列宁派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取得胜利,机会主义分子要求限制党中央委员会解散地方委员会的权力,他们力图缩小和削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作用。但代表大会在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中央委员会指导党的全部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都必须执行党中央委员会的一切决议。在选举《火星报》编委时,马尔托夫要求把原先所有的6名编委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波特列索夫全部选进去,因为这对马尔托夫本人有利,后面3人是支持他的。列宁反对马尔托夫的这一主张,认为6名编委太多,意见难以统一,不能迅速有效地决定问题。列宁派主张只选举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3人,组成《火星报》新编委会。选举结果恰是这3人中选(普列汉诺夫得23票、列宁得20票、马尔托夫得22票)。于是,马尔托夫声明退出编辑部,从而导致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分裂。

因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这两个重要领导机关时,支持列宁的人居多数,则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之意),反对列宁的人居少数,则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之意)。所以,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也就正式宣告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这也是此次代表大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所在。从此,孟什维克成了机会主义的代名词,布尔什维克则成了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象征,而布尔什维克党也就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同义语。列宁认为:“从1903年起布尔什维克就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种政党而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俄国革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列宁《火星报》制订的关于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在同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是同列宁火星派的努力奋斗分不开的,因此列宁被公认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和领袖。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曾属于坚定的火星派,支持过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有功绩的。但他在这次大会后,很快就同孟什维克搞调和,并逐渐滑进了孟什维克的泥潭,走向了布尔什维克的对立面。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自诞生之日起,不倦地为争取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它积极参加了1905年和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领导无产阶级成功地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团结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进行了不倦的斗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了各国***的建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