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专区

法国杯敦刻尔克vs亚眠-敦刻尔克 法国人

问下二战的德军问题!!

法国杯敦刻尔克vs亚眠-敦刻尔克 法国人

第一个问题,古德里安俘虏敦刻尔克的30万英法联军,这对整个战局可能是有决定性影响的。除去这三十万联军,英国大部分军队在国外殖民地和自治领,英国本土如同不设防一般,德军是有比较大的可能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的。英国本土势必要卷入一场大战之中,而英国人则不会像法国那样容易投降。英国自从百年战争以来很少遭遇战败,自从诺曼征服以来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直接的进攻。英国的民族自尊心极其之强,以至于对于外来入侵肯定要坚决抵抗。尽管这种抵抗可能最终还是失败,但英国政府很可能流亡加拿大或者冰岛,继续作战下去。德国将可以取得整个西欧,但这未必是好事情。德国的这种过分强大,会让美国和苏联提前干预德国的扩张。苏联在闪击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德国还在西线和英国对峙,斯大林认为德国人肯定不会犯两线作战的错误。如果真的拿下了英国,那么苏联必然会被刺激,苏联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苏联政府在1938年就和英法进行过接触,苏联势必要发动对德战争,首先进攻德国,德国脆弱的防线是可能被突破的。事实证明,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对德国的部署也是进攻性的,将大量作战物资和兵力集中在国境线,这明显是为了向德国一侧进行进攻。这样的话苏联提前的进攻(即使没有提起进攻也会进行积极的防御),将会是德国面临极大的威胁。而美国对英法一向是不表明态度的支持,德国的咄咄逼人也会逼迫美国提前反应,美国可能会对德国宣战,什么珍珠港事件也就不可能发生了,针对德国日本的同盟的战争将提前爆发,当然美国动员需要一些时间,按照二战的速度来算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不到三个月就迅速组建了几百万人的军队和装备),也就是说德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去击垮已经有准备的苏联,仅仅调动军队的时间都要比这个久,也就是说德国将面临新的两线作战,而且其形势也是极其危险地。虽然西线压力比较轻,但是东线没有收到重创的苏军绝对会给一个大大的惊喜。要知道苏军最起码在军事装备上是不逊于德国的,德国的境遇也不会太好。德国的失败估计还是难以逃脱的,只是全面战争爆发时间提前了。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对于亚洲地区不排除美英许给日本诱饵来稳住日本的可能性。

第二个问题,看起来很好,其实好像不大成立。因为在二战后期,根本不存在一个能给德国巨大援助的国家。当时世界上能提供大量军事物资的除了美英便是苏联,恰恰这几个国家都是德国的敌人。其他方向上要么被德国自己占领,要么国力贫弱,要么是盟军控制区。瑞典倒是给德国一些物资,然而杯水车薪。南美的阿根廷和亚洲的伊拉克倒是对德国有些中意,即使他们愿意提供物资,然而也没有输送物质的通道。

所以只能去找有输送通道的国家,那么假设一下存在一个国家在德国的旁边,而且国力比较强大,国家生产能力很强。当然这样一个国家会一心一意支持德国真是开玩笑,他们之间肯定要有战争,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可能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德国干呢?德国对其他国家的进攻也不能让它一点感觉都没有吧。德国本国的生产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被盟军轰炸之下基本上崩溃了。如果这个国家敢于支持德国,盟军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他也将受到无情的轰炸,丧失其物资生产能力。按照盟军一般的原则,肯定会首先进攻这个国家,然后再进攻德国。我们在做一个假设,假设盟军愚蠢的没有进攻这个物质出产国,而且这个国家神经病的一心一意支持德国,盟军也不轰炸和阻止德军的物资生产,(这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战争不摧毁敌人的生产能力是极其荒谬的)德军是否能获胜呢这相当于一战的状态,没有远程飞机,双方都没有能力破坏对方的生产能力。不管物资如何充足,国民的忍耐力和战斗力都是有限的。长期的战争会损失很多有经验的士兵,而新征召的士兵需要训练。长期的战争会导致国内严重的生活水平下降,军队厌战情绪会越来越大。德国国内反对声音便会突出,甚至可能爆发反对的革命。战场集中在欧洲,也就是说德国国家附近,德军的生产能力可以被盟军破坏,而盟军的纵深极其广大,生产能力很难被破坏的。这种生产和战略态势上天然的劣势导致了德国发动针对这么多国家的战争是根本不可能获胜的。假设到此为止,如果再假设的话,就是瞎说了。

德军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某些西方媒体和中国杂志把德国传的太神了。战争不是比赛,不是说谁士兵优秀谁获胜,更不是比数据的,而是看总体实力。况且德军也不是个个都像斯巴达三百勇士那么邪乎。

求资料 英国 体育法的案例

给你一本书《外国体育法律制度专题研究》

作者: 郭树理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9-1

改变欧洲足球历史的博斯曼法案

1876年,苏格兰足球运动员詹姆斯?兰赴英格兰俱乐部效力,是足球运动历史上最早的转会。转会的普及,推进了职业足球的人才流动和技术流动。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足坛,转会制度的发展已然相当成熟,但却存在着两大藩篱:其一,球员从一家俱乐部转会到另一家俱乐部,即便该球员与原俱乐部的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买家也需要向卖家支付转会费作为补偿。其二,各国联赛及欧洲俱乐部杯比赛,上场外援的名额均受到严格限制。

1990年4月,效力于比利时RFC列日足球俱乐部的球员让?马克?博斯曼与俱乐部的合同到期。俱乐部告诉博斯曼,如果续约,年薪将削减60%。博斯曼不肯接受,提出要转会到法国的敦刻尔克俱乐部。但敦刻尔克俱乐部无力支付列日俱乐部开出的高额转会费,博斯曼转会失败,且被列日俱乐部按照比利时足协的规定处以“无薪且不得代表列日队以外任何球队踢球”的处罚。

1990年8月,博斯曼向比利时列日第一地方法院起诉列日俱乐部和比利时足协,称现行转会制度侵害了自己自由转会到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权利,要求予以废除并索赔。法院判决博斯曼胜诉,但列日俱乐部拒绝履行判决。博斯曼再次提起诉讼。1992年6月,列日第一地方法院将案件移交欧盟法院审理。列日俱乐部和比利时足协联合欧洲足联向比利时最高法院提出反诉,被驳回。

为了维护行业传统和自治权,欧洲足联在国际足联的支持下反复游说欧盟理事会。但欧盟法院明确表示,欧盟基本法《罗马条约》第48条规定“为消灭因国籍造成的工资及其他劳动条件的差别,承认欧盟境内的劳动者享有自由流动的权利”,与其他行业一样,职业足球同样要受到该条款的约束。1995年12月15日,欧盟法院作出最终判决:欧足联现行的关于球员转会、限制俱乐部外籍球员上场人数的规定属于非法条款;具有欧盟公民身份的球员在合同期满后,有权在不支付任何转会费的情况下自由转会到欧盟任何国家的其他俱乐部。这就是著名的“博斯曼法案”, 欧洲足球的发展进程从此被大大改变了。

博斯曼法案的积极作用在于保障了球员的基本权利,使转会市场更加自由。然而进入21世纪,博斯曼法案的弊端日益明显。

少数豪门俱乐部凭借博斯曼法案,垄断转会市场,以天价高薪引诱其他俱乐部的优秀球员。球员在获得流动自由权的同时,对原俱乐部的忠诚度降低,甚至贪婪成性,在经纪人的蛊惑下抛弃旧东家“叛逃”。处于下位的中小俱乐部失去了转会费这一重要财政来源,精英流失,成绩下降,电视转播和赞助合同收入锐减,走向破产。越来越多的球会不愿培养本土年轻球员,大笔投资购买成名球星特别是持有“欧盟护照”的外援,以致各国国家队青训系统难以为继,俱乐部比赛中却出现“国际纵队”的奇特现象。这些投资被转嫁到球迷身上,各国球赛的票价已经远远高于十余年前,看球似乎越来越来像是一项奢侈的娱乐。球迷们担忧,足球已经由原来的贫民运动变成了贵族运动。人们惊呼:“足球正在被金钱吞噬!”

今天,欧洲足球界普遍认为,博斯曼法案已经妨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欧足联多次讨论博斯曼法案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但欧盟却坚定地认为,欧盟法律不容违背,甚至要求欧足联彻底废除转会制度。双方漫长而艰苦的博弈仍在继续。

更详细请参阅二战时期假如德国战胜苏联以后日本在去偷袭珍珠港哪吗历史会改写吗。

不会,德国是中欧国家,最大的忌讳就是两线作战,每一代德国的统治者都会考虑连线作战的问题这是第一,第二苏联的战略纵深太长,德国的闪击无法马上全面占领苏联,第三德国在攻打高加索油田和列宁格勒(或者是斯大林格勒记不住了)时分兵了!(大忌啊,怎么想的,差点没气死古德里安),由于德国在西线没有能战胜英国,导致了兵力被牵扯,由于隆美尔没有战略眼光导致不得不分兵北非,这是德国等于是三线作战了,德国的工业虽然发达但是资源接近枯竭,科学研究在英国等的干扰下也进展缓慢(否则可能是德国先出),所以德国当时不可能战胜苏联

如果假设德国战胜了苏联,在这战胜的过程中,我们也假设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就不参战,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军事工业在和平的气氛下很有可能提升了一个阶段(由于迫害犹太人的政策有一部分犹太人在战前就逃亡美国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而日本这个时候偷袭了珍珠港,但是日本的一大部分兵力被牵扯在了中国,德国的一大部分兵力被牵扯进了苏联,英国法国(由于敦刻尔克大逃亡)此时仍然有抵抗的实力(自知无法无英国海军抗衡,战略空军也在与英国的空战中损失殆尽,无法登陆英国,就算V2,V1导弹向英国本土没完没了的发射,美国同样可以通过租赁法案将武器装备租赁给英国同时也包括对这些导弹的反制措施)那么就是说美国可以仍然采取先欧后亚得大战略,即使英国不考虑在内,欧洲已经都是德国人的天下,美国可以采取先亚后欧德战略,美国打日本的胜算是毋庸置疑的,打掉日本后以中国为跳板对苏联进行解放(此处不提德国会帮助日本是我认为如果德国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那么德国本身在欧洲大陆的兵力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不会再有兵力分到亚洲,此处不提意大利,意大利就是个废物),解放苏联之后进军比利时等地区由于美军较德军有完全的空中优势所以....嘿嘿,如果德国增兵东线,那么西线的英国和法国的抵抗军就有利可乘,再由于日本的战败,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解放对美国进军非洲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德国会再次陷入两线甚至多线作战,然后历史重演,诺曼底登陆,进军法国...攻占柏林!所以德国的结果是必然遭到包围!最后还是一定会战败(虽然德国占领了欧洲大陆但是不会有好日子的,就像日本侵略了中国一样)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以上完全是个人的瞎说

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下令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停止进攻?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进逼,而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下达命令的原因,是当时担心装甲部队会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地带而陷入阵地战,从而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可是,这个决定有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线生机。当时的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於是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部队海报背景-这张二战海报怎么会那么火?

《王牌部队》官宣海报,这部剧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王牌部队》这部电视剧还未播出,就在网络上上了热搜,博了一波眼球。王牌部队官宣海报也是让人热血沸腾,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草根的后代高粱和军队顾野,从参军起的四十年历程,展现了中国王牌部队的诞生和变革。

《王牌部队》围绕两个主角讲述了王牌部队的诞生和变革

王牌部队采用了双主角模式,草根后代高粱和军队干部子弟顾野,他们两位从参军开始,就是互相较劲的冤家,又是心心相惜的兄弟。他们从爱上同一个女孩开始就彼此较劲,争强好胜,最终顾野舍弃爱情,而高粱坚守爱情,在军队当中共同成长。

高粱开拓实战训练带出了王牌部队,与顾野联手,不仅揭露军队训练作假的问题,而且训练王牌军人,以实际行动创造出了真正的王牌部队。

《王牌部队》海报牵涉番位之争

《王牌部队》在播出之前就已经在网络上上了热搜,是因为它发布的海报中涉嫌鼓励粉丝番位炒作。《王牌部队》的主演有肖战和黄景瑜,而剧组先后发布两张不同的海报,一张肖战在前,一张黄景瑜在前,这容易引起两家粉丝的争论,希望自己的爱豆是第一主演。

虽然后来因为肖战粉丝拒绝这种刺激番位争抢的行为,谴责剧组而导致剧组删除了这两张海报,但是就是这种炒作手段让《王牌部队》未播先火,而且又有顶流演员肖战的加持,这部戏还是非常有看头的。

《王牌部队》演员阵容十分豪华

黄景瑜和肖战虽然作为青年演员,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之前出演的电视剧口碑也都很好,除了这两人之外,王牌部队中还有两位老演员出演,李幼斌和何政军。他们两位十五年后再次合作,穿着军装演对手戏,也让观众非常的期待。

不仅有青年演员的流量,又有老演员的演技加持,《王牌部队》这部电视剧可谓集聚了两代偶像,阵容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制作也很豪华,所以相信《王牌部队》能够给大家一个不同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观感。

结语

《王牌部队》已经正式官宣海报,它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军人主角共同度过的四十年军队岁月,不仅改革了军队问题,而且建立起了真正的王牌部队,整肃军队,树立标杆的故事,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部新的电视剧。

这张二战海报怎么会那么火?

2000年的一天,英格兰东北部诺森伯兰郡阿伦维克镇巴特书店的店主曼利(Manley)先生在翻开一箱旧书时,被箱底“一张折叠起来的硬纸片”吸引了,他打开它,发现那是一张红色的旧海报,印着五个单词:“KeepCalmAndCarryOn(保持冷静,坚持向前)”,单词的上面是一顶王冠。

曼利先生不知道这张海报的来历,他把它拿给妻子看,俩人都认为它非常棒并且决定把它张贴在书店中。很多人看到这张海报后想购买,但都被曼利夫妇拒绝了。随着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曼利夫妇决定把它翻印后公开出售。

第一批海报印刷了500份,很快就售罄了。2005年圣诞前夕,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把这张海报列入了圣诞礼物推荐清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曼利夫妇迎来了潮水般的订单,电话铃响个不停,书店的网站也因为超负荷运转而崩溃了,所有的店员都忙着打包,平均每个星期要发出3000份海报。

曼利夫妇本以为这张海报会和以往那些易逝的时尚物品一样,人们对它的新鲜劲儿很快就会过去,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当曼利夫妇走上街头,他们发现这款海报的应用已经是无所不在,在T恤、马克杯、徽章上,乃至街头卡通涂鸦的图案里,处处都有这张海报的身影。在十分短暂的时间里,这张海报就变身成了风靡欧洲的流行文化,并在设计领域引发了模仿的狂潮。

当曼利先生明白他所发现的乃是一张被埋没多年的“二战”海报时,他感到很骄傲——虽然这几乎完全是出于他的无意,但一张历史海报就这样成为了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王的演讲

“KeepCalmAndCarryOn”诞生于欧洲最黯淡的一年。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闪电战进攻波兰,自由世界在纳粹的凌厉攻势下岌岌可危。在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之后,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

**《国王的演讲》再现了这一过程。在对德宣战的当天,口吃的国王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发表了他有生以来最为成功的演讲:“我恳请大家保持冷静和坚定,在考验面前团结起来,考验是严峻的,我们还会面临一段艰难的日子,战争也不只局限于前线,只有心怀正义才能正确行事,我们在此虔诚向上帝祈祷,只要每个人坚定信念,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必将胜利!”

无数个家庭守候在收音机前,静静聆听着国王的声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英国顽强地顶住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陷以及纳粹疯狂空袭的巨大压力,直到迎来最后的胜利。

用于战争宣传的海报,则在对德宣战前就已开始制作。1939年4月,英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包括“KeepCalmAndCarryOn”在内的海报制作工作,当时的英国首相还是亚瑟?内维尔?张伯伦。1939年6月,海报的设计工作完成,它们的画面抽象简洁,语言洗练有力,标语以当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演讲的口吻说出,除了标语外,仅有一顶英国国王的王冠,视觉感染力极强。1939年8月,设计好的海报被送往印刷厂,只要战争爆发,它们就会站出来履行捍卫国家的使命。这个系列海报共有三张,原本打算根据战况依次推出。

第一张海报的内容为“YourCourage,YourCheerfulness,YourResolutionWillBringUsVictory(你们的勇气,你们的热情,你们的决心,将为我们带来胜利)”,印量80万份,它被张贴在各处的布告栏、建筑墙壁、火车站、巴士站、伦敦地铁站、商店橱窗上。

第二张海报随后推出,内容为“FreedomisinPeril.DefendItWithAllYourMight(自由危在旦夕,用你们所有的决心来保卫它)”,印量40万份。

第三张海报便是被曼利先生偶然发现的“KeepCalmAndCarryOn”,它的印量比前两份海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达到了250万份,张贴后足以覆盖英国的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英国政府打算让这张海报担任最为艰巨也最为重要的任务——按照最初的制作计划,它是准备在纳粹占领英国后被张贴出来的,这是英国政府所做的最坏打算——幸好它没有派上用场。

海报——“墙壁上的武器”

1940年5月10日,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事实证明,处事风格强硬的丘吉尔比战争海报更好地完成了激励民气的任务,他的火爆性格和周密计划让纳粹倍感压力,更让英国全民士气高涨。在快速赢得不列颠战争的胜利后,英国开始着手对纳粹进行反攻。“KeepCalmAndCarryOn”这张海报当然也就非常理想地没有履行使命。

内容为“YourCourage,YourCheerfulness,YourResolutionWillBringUsVictory”的那张海报,即与“KeepCalmAndCarryOn”同系列的第一张海报,则在大规模被张贴后,成为“二战”期间在英国最广为人知的海报。

海报在古埃及时代就已出现,考古学家曾在古埃及废墟中的墙面、柱子上发现了许多残存的古老壁画,制作者用它们向民众预告将要发生的事情。随着1796年平版印刷术的出现,海报正式迈进了彩色时代,但真正使海报得以飞速发展并全面普及的却是一战和二战。

在这样的全面战争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到战争中来,交战的各国不得不大量募集资金和招募士兵来维持战争,被称为“墙壁上的武器”的海报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最好的宣传载体。

各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均表现在它们制作的战争海报上。英国的海报主要强调国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资,以击败邪恶的纳粹;德国的海报强调战斗的决心、士兵的英雄主义和部队的伤亡;法国海报则常常强调个人主义、敏锐、热情和智慧等法兰西特色;美国海报最擅长以幽默的设计风格来嘲讽对手。

“KeepCalmAndCarryOn”无疑是一份极具英国特色的战争海报。一直以来,英国人都是以保守、冷漠、坚定的形象示人,感情轻易不外露,即便有伤心事,也很少表现出来。同时极具耐心,任何情况之下绝不露焦急之色。“KeepCalmAndCarryOn”以短短的5个单词浓缩了英国精神的坚韧不拔之处,这种态度帮助英国人成就过辉煌的历史,同样也帮助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最伟大的励志海报?

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了,欧洲进入复苏期。“KeepCalmAndCarryOn”这批没有派上用场的海报被大批销毁,只有少数幸存,其中绝大部分被英国国家档案局收藏,此外还有两张海报辗转流散到民间,一张被巴特书店的曼利夫妇偶然购得,另一张则被Store(英国一家专门收集、仿制、出售战争海报的商店)持有。

当要求购买“KeepCalmAndCarryOn”这张海报的订单潮水般涌到曼利夫妇的巴特书店时,经济寒冬正在困扰着英国公众,进入21世纪的欧洲,迎来了欧盟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低迷期,还有众多观察者认为这将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在这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这张海报扮演的角色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它不再是一款纪念海报或战争海报,而是成功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引起心理共鸣的最佳语句。不具有任何煽动性的它,却对因经济低迷而情绪消沉的公众展现出有效的安慰效果。

2009年,BBC、《卫报》《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报道了这款海报。BBC的报道使用了一个问句式标题——“Thegreatestmotivationalposterever(最伟大的励志海报)?”BBC记者认为,这款诞生于战争时期的海报为和平但动荡的当代注入了新的安慰和力量;《卫报》的报道则略显悲观,认为这款海报的风靡,反映了人们在当前生活中的困境。

人们开始频繁地提及这张海报,它还被广泛用于公益事业,鼓励癌症患者,鼓励弱势群体。除了大众,许多名人也是这款海报的拥趸,他们将它张贴在办公室里,包括全球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北美公司的创意总监大卫?路巴斯(DavidLubars)、《名利场》出版人爱德华?蒙尼切斯齐(EdwardMenicheschi)等诸多商业领袖和媒体大亨。路巴斯说:“这句话给人带来的感觉非常好,能令人感到冷静和安慰。”

2001年,帝国战争博物馆在曼彻斯特落成,作为英国精神的象征,这张海报被张贴在丘吉尔的办公室中,但有趣的是,丘吉尔本人最喜欢的战争标语并不是“KeepCalmAndCarryOn”,而是“KeepBuggeringOn(永不懈怠)”。

此外,“KeepCalmAndCarryOn”还被作为英国的国家符号运用到唐宁街10号、白金汉宫以及各类机构的装饰中,同时也出现在了英国最性感的男人——大卫?贝克汉姆的T恤上。

人们越来越喜欢这张海报,因为它既经典又有力量,设计者们通过改变海报的底色、标语、图案的方式,对他们眼里的经典进行致敬。“KeepCalmAndTheBeatles(保持冷静,热爱披头士)”被用来表达对披头士、对音乐的热爱,“KeepCalmAndHaveACupcake(保持冷静,来一个杯形蛋糕)”被用于休闲餐厅中。

脱离了战争背景,“KeepCalmAndCarryOn”依然可以给予人们平静和力量。另一方面,从流行趋势和大众审美心理上来说,这款海报也正好赶上了21世纪新复古风潮的班车,它的整体风格和色调,再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无疑非常适合扮演上个世纪最好的代言人之一,成为复古爱好者们争相拥簇的流行符号。

《荡寇风云》曝全员海报赵文卓洪金宝谱抗倭传奇

《荡寇风云》气吞山河版群像海报

《荡寇风云》曝全员海报赵文卓洪金宝谱抗倭传奇:由东海**集团、博纳影业集团、寰亚**出品,陈嘉上执导,郑振邦监制,赵文卓、洪金宝、万茜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动作大戏《荡寇风云》即将于5月27日全国公映。

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片方发布了两款极具气势的“气吞山河版“群像海报及“百战金甲版”主海报。赵文卓、洪金宝、万茜领衔戚家军团,齐聚抗倭战场,誓死保卫家国。小出惠介、仓田保昭集结来犯倭寇,来者不善,一场大战呼之欲出。

《荡寇风云》百战金甲版群像海报

战甲利刃戚家军严阵以待大战迫在眉睫一触即发

**《荡寇风云》根据中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改编,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在剿倭战争节节失利的情况下,

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洪金宝饰)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实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的故事。

在今日发布的两款海报中,“百战金甲版”群像海报用灰黑色的主色调,烘托出倭患乌云压境之势,而以暗红色为背景的“气吞山河版”主海报则展现出这场大战的热血与激荡。

丛林大战

赵文卓、洪金宝、万茜身披金甲,长棍在手、利刃出鞘,而小出惠介、仓田保昭两位日本演员同样身着武士战甲,手持倭刀杀气十足,正邪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俞大猷杀敌

据导演陈嘉上介绍,这两张海报所表现的正是本片最重头的一场决战——台州大战。陈嘉上说:“仓田保昭他们拿的刀,式样就是当年日本浪人的长刀。

戚家军追击倭寇

他们的武器非常锋利,导致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戚继光主事之后,不断改革军备、发明武器、训练新兵,才打造出一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由从中国军队见到倭寇就跑,到倭寇见到戚家军就跑,双方缠斗不休,而台州之战就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戚夫人守城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抗倭战争中,不但赵文卓、洪金宝、吴樾、洪天明、刘俊孝等硬汉所饰演的戚家军上阵杀敌,连万茜所扮演的戚夫人同样巾帼不让须眉,之前放出的预告片中,她身着戎装一刀划开倭寇喉咙的镜头,让人不禁好奇,这场民族抗倭大战究竟要惨烈到什么程度。

陈嘉上打造动作史诗大戏实力之作《荡寇风云》蓄势待发

不仅仅是对于台州大战,对于整部**来说,陈嘉上导演都力图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热血来书写这段民族抗倭历史的辉煌。素有“英雄制造机”之称的陈嘉上导演,对大场面的调度和精准的人物刻画功力毋庸置疑,其对镜头和画面的把控力,也一直为人称道。

这一次,他对镜头的极致运用又将得以展现,**表达方式上更贴近历史视角,正如陈嘉上所说:“拍了这么多年**,就是不断要做新的尝试。”

此次携《荡寇风云》强势归来,不仅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还大胆突破,重现冷兵器时代不动如山、动如雷霆的阵法最高境界,及血脉贲张、拳拳到肉的近战肉搏,加入新的视觉效果让战争动作场面更加真实。

用**来讲历史,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及内核,为观众献上一场前所未有、极具中国历史质感的视觉盛宴。同时将经典的抗倭民族英雄形象代入新时代,也处处体现着导演陈嘉上的拍摄初衷:“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英雄。”

据悉,**《荡寇风云》由陈嘉上执导,郑振邦监制,赵文卓、洪金宝、万茜、小出惠介、仓田保昭领衔主演,吴樾、王斑、洪天明、刘俊孝、唐文龙、胡伟、蒋璐霞、沈良杰联袂演出,影片将于5月27日全国上映。

二战爆发爆发四个阶段及进程示意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我们按照四个阶段、四个战场,把“二战”的主要内容理一下。

首先,四个战场指的是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二次大战我们讲这么四个战场。

按照四个战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大战的爆发阶段。时间是1939年的9月1日到1941年的6月22日,1939年的9月到1941年的6月,将近两年的时间,属于大战的爆发阶段。大战的爆发阶段,第一件大事,就是发生在欧洲战场,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就是“二战”

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160万大军在2800架飞机、2000辆坦克的掩护下,扑向沉睡中的波兰。德国人发动进攻的时间是凌晨3点半,这个时间正好是人熟睡的时间,12点多打你的时候,你可能还没睡,5点钟起来遛狗了,3点半一般都在那儿睡。所以德军突袭波兰开战当天,波兰的空军就全部被摧毁在地面机场,没有一架飞机能够上天,波军丧失了制空权。9月1日战争爆发,3日英法对德宣战,只是观望,宣而不战。9月6日,波兰军队有组织的抵抗都被粉碎了。9月17日,波兰政府流亡罗马尼亚,实际上就标志着波兰已经灭亡了。

在波兰军队抵抗德国入侵的时候,60万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越过苏波边界,按照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个法西斯恶魔就开始瓜分波兰了。这样一来,波兰无力抵抗来自两个法西斯强国的进攻,又亡国了。付出了10600名士兵战死的代价,用了34天占领了号称欧洲第二陆军强国的波兰。

波兰灭亡之后,德国并没有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去进攻苏联,因为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已经达成了合作。德国人开始进攻西欧和北欧,一口气就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这五个国家。德国人打丹麦,用了4个小时,当时战争的结果是德军阵亡20人,丹军阵亡16人,然后丹麦就投降了。丹麦知道再打下去的话,国家就灭亡了,所以丹麦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投降。

与挪威开战的当天,挪威的首都奥斯陆就被德国的空降兵占领了,挪威国王哈康十世流亡到北方的林海雪原当中,坚持抵抗到了6月份,然后乘船流亡英国,于是挪威也被占领了。卢森堡全国只有400名步兵和12名骑兵,德国一宣战,他就宣布投降了。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卢森堡都是德国一宣战,他就投降,避免了国家被战火蹂躏。所以,今天你去看卢森堡,那简直是美极了。卢森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六万多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就因为他之前一打仗就投降,避免了被战火蹂躏。最逗的是他的首都中心还有一个战争纪念碑,我去看的时候问导游,他纪念什么?可能是纪念零死亡。

卢森堡是德国一宣战就投降,荷兰抵抗了5天,然后宣布投降。威廉琳娜女王,流亡英国。比利时抵抗了12天,然后利奥波德国王流亡英国。

以一隅敌一国

德国人一口气就占领了这么多欧洲国家,当时欧洲各国***,尤其是各国王室避难,首选英国。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法西斯苏联,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建立他所谓的东方战线,瓜分欧洲。苏联按照跟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开始动手,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把他的国境线向西推移了400公里,然后斯大林集团就悍然出兵,侵略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在苏芬战争当中,苏联可以说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芬兰是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只有30000军队,苏联红军最后出动了百万大军,斯大林曾3易主帅。

英勇的芬兰人民,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了半年多,打死打伤苏联侵略军20多万,两个少将师长被击毙,给了斯大林沉重的打击。所以说,为什么敢进攻苏联?因为你连个小国芬兰都打不过,不打,留着你干啥7芬兰人民知道为何而战,我为了保卫我的民主制度,保卫幸福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的国家被苏联践踏,那么我们的人民就将像苏联人民那样,暗无天日。他们有动力奋勇反抗,苏芬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小国反抗强国暴政的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当然最后芬兰还是战败了,毕竟,最后苏联上了100万军队,芬兰人口才200万,所以芬兰最后不得不被迫答应割地。“二战”爆发的时候芬兰就加入到德国一边作战,正义地收复了国土(但没有乘机占据苏联土地)。结果这样一来,英法就在劫难逃了。

绅士般撤退

特别逗的是,当德国进攻比利时的时候,英法军队进入比利时去援助,几十万军队刚一进去,比利时宣布投降了,这几十万军队得赶紧往回撤,撤到英吉利海峡边上的敦刻尔克,于是几十万大军就陷入了绝境,前边是白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峡,后面是穷凶极恶的纳粹装甲师,眼看几十万人就要全军覆没。这时上演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幕奇迹,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以英国远征军为主。英国是典型的实行志愿兵制的国家,是欧洲大陆上唯一不实行义务兵制的国家。他的军人都是职业军人,所以尽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那种老兵。如果这些人在敦刻尔克全军覆没,就意味着在英国没有人会打仗了。丘吉尔当时已经做了首相,刚一上台,就赶上这么一件恶心事儿。于是丘吉尔说,如果这支部队全完了的话,我们就得靠童子军来保卫英国了。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们从海那边接回来,英国海军专门制订了发电机计划,由拉姆齐海军上将指挥,800多艘船舶,包括博物馆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明轮船都调动起来,私人游艇,英国沿海私人游艇全都去,九天九夜,33万多联军士兵被抢救回了英国,其中英军20.6万人,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下了有生力量。就是这20.6万的职业军人,回到祖国,人人都是当班长、当排长的料,如果一扩军,久经沙场的老兵,比丢失的武器装备重要程度要高得多。在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当英国人面临亡威胁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在排队,轮到我撤我就撤,齐腰的海水,冰冷啊,在这样的海水中站上几天几夜毫无怨言,一到下午四点,绅士们在海滩上烧茶喝,这个时候,德国飞机来轰炸,一颗炸弹,溅起沙子,溅到茶杯里来,英国人第一个反应是,德国佬真讨厌,泼了再烧一杯。这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在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大家都这么从容地排队,最后都能跑。

每一支部队撤退的时候,师长是最后一个走,当时蒙哥马利将军就是师长,他最后一个走,我确保全师每一个官兵都已经上船了,师长才上船。他不是说,打到这儿来,当官的先坐着飞机跑,当兵的在那儿不管了,那就完蛋了,军官都是最后一个才跑,士兵先跑。

值得一提的是,苏格兰的格洛斯特公爵,不知道他是国王的堂兄还是堂弟,驾驶着自己的私人游艇,到海峡对岸,接那些农民、矿工、渔民、售货员、素不相识的大兵,结果公爵父子俩,用自己的游艇,救回来300名英国兵。9天9夜,这爷儿俩,救回来一个营的英国兵,那个游艇能带几个人?9天9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公爵还牺牲了,然后他的儿子,小格洛斯特勋爵又驾着船去救人了。这就是为什么英国他能称霸世界300年。

英国人被德国人包围了,只要船一出海,就被潜艇击沉,所以英国急需水手,而英国恰恰是一个生产水手的国家,从国王到老百姓,都是合格的水手。于是国家设个招募站贴出布告,国家现在需要水手,请大家去报名。每一个招募点,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而且这队伍当中,经常是祖孙三代跟着排队。谁都知道出海是九死一生,一出海就被德国舰艇打沉了,那你就回不来了。但是,大家都在那儿排队,因为国家需要我们去奉献,不要给钱,你看不到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了,大家毫无怨言。

想当年功成不居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大战当中,抵抗了6个礼拜,就被德国人占领了。德国人在西线,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只付出了不到四万名士兵的代价,就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

法国的政府总理,“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3/5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整个大西洋沿岸全部被德国占领,每年70亿法郎的占领军军费,由法国负担,剩下的2/5的残山剩水,以贝当为首,在南部维希小镇,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就被称为“维希法国”。这个伪政权是贝当元帅建立的,当时他内定了他的爱徒,法国当时的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戴高乐为伪政权的国防部长。结果,法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晚上,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了,英国将军上飞机了,飞机开始滑行的时候,戴高乐突然拔腿开始追这飞机,因为那会儿飞机也小,不像今天波音747,你追也追不上。那会儿飞机很小,戴高乐突然加速开始追,飞机上、还有当时跑道上,所有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干吗呢这是?戴高乐将军1米98,两腿也长,几步就追上了,飞机上的英国将军,醒过味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把他给提上来了,飞机已经起飞了,将军两腿还在空中蹬呢。当天晚上戴高乐将军就飞到了伦敦,立刻发表了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召所有法国内地不愿意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然后号召法国所有的海外自治领,那些没有被德国占领的,像北非,像越南自治领的法国军人,服从自由法国政府。

戴高乐将军当时只是一名准将,准将是将军当中级别最低的。以至于丘吉尔首相笑着说:“您能代表法国吗?”不过后来很多比他军衔高得多的人,站到他的旗帜下,维护国家的尊严。1944年巴黎光复,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德国的狙击手,那名狙击手瞄准了戴高乐将军,已经把他的头部,套在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上。如果这个狙击手扣动扳机,法国的历史肯定将要改写。但是,狙击手在瞄准之后,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不但没有开枪,相反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从塔楼上下来投降了。

接下来,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他组织自由法国,两次开庭审判贝当元帅,判处他死刑,而戴高乐在国家光复之后,就功成身退了,临时主席我就不干了。临下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贝当当时已经89岁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两年后91岁的贝当元帅高龄去世。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就回到家中,在家里待了13年,直到l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又出来***民建立了第五共和国。

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高乐是开国总统,干了10年任满之后辞职,不再连任,不再谋求连任,临走的时候,他唯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富,跟了他多年,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问秘书,能不能拿走,问这管理人员,能不能拿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整个法国都是您拯救的,拿俩书柜算什么,你拿吧。

所以,戴高乐将军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这两个旧书柜带走,带走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金,他说因为要用这个钱去给阵亡将士的家属。

法国光复的时候,国会想授予戴高乐元帅军衔,被他拒绝了,理由是,他认为,胜利应该属于光荣的将士们,我就是准将,最低一级。我们看世界上所有法西斯,、萨达姆,无一例外地封自己为元帅、博士。你看民主制度下的人,跟那种法西斯恶魔的区别,就是绝对不要这玩意儿,领一个退休准将的薪金,极其微薄,他夫人是不工作的,欧洲国家尤其上流社会,夫人是不工作的。女儿三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智障,就得靠他养活着,他的薪金要养活这么多人,很微薄,怎么办呢?老爷子就只能写回忆录,靠这个来谋生,差两礼拜不到80岁走的,实际上是活活累死的。

到这个级别的人写回忆录,用不着自个儿写吧,一般都是摇椅上一躺,香槟酒、雪茄烟,秘书在那儿给敲字……他哪儿成啊,烟酒都戒了,因为抽不起了,自己敲打字机。所以,古代不算,就是世界近代历史上,反正值得我崇拜的政治家,就三个,华盛顿将军、先生和戴高乐将军。因为这三个人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真正的功成不居,非常伟大。

一着臭棋

不管怎么说,甭管怎么抵抗,这个自由法国,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小。法国一沦陷,欧洲当时唯一面对德国的就是英国了。用丘吉尔首相的话讲,就是大英帝国现在在全世界面前,赤身了,几十万军队倒是回到了英伦三岛。孩子们都是光着身子回来的,有的运兵船上,所有的士兵,上边一钢盔,底下一裤衩,什么都没了,你几百套军装扔了,顶两个人的分量。所以,把衣服都扔了,盖在帆布底下就回来了。德国人打到敦刻尔克海滩上一看,缴获的装备能武装三十多个师,600辆坦克,2400门大炮,2.2万辆卡车,来不及破坏了,人跑了就完事,东西全送给德国人了。

所以英国当时单独面对德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英国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的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你没法越过去,德国就只能用空军炸服英国,这就是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不列颠空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德国投入了2400多架飞机,要把英国人炸服,英国皇家空军只有700架战斗机。频繁地升空,飞行员一天要升空好几次,返航的时候,飞机的机头对准跑道,起落架一放下来就睡着了,飞机完全凭惯性自个儿停在跑道上,然后地勤人员上去拉开舱盖,轻手轻脚地把他拽出来,你重拽也没事,他醒不了。给他拽出来,往飞机边一扔,盖上毯子,你就在这儿睡吧。过一小时,踹一脚,又该你了,还得上去。一开始真的是给英国人炸得够戗,机场、桥梁、兵营,关键是飞机制造车间,都给炸坏了,眼瞅着完蛋了,英国人挺不住了。正好这时出现了一个很偶然的现象,挽救了英国。有两架德国空军的轰炸机迷航,飞到了伦敦上空,那时侯飞机没有雷达,靠无线电导航,他可能没收到,飞到伦敦上空,一瞧底下挺亮,他以为是什么东西呢,就把炸弹给扔下去了,他一把炸弹扔这,英国人急了,你可以轰炸军用目标,但你不能轰炸民用目标,你把小区给炸了这不行!这里边是和平居民。

所以丘吉尔首相下令,炸柏林,英国的轰炸机没有什么损失,他抵抗的是战斗机,80架英国轰炸机,列队起飞炸柏林。沿途如入无人之境,地面的德国无线电台都给英国飞机导航,他以为这是自个儿的飞机呢,以为英国人被打成这德行,还能炸柏林来?当英国的飞机在柏林扔下炸弹,大火燃起来的时候,最先赶到现场的是柏林的煤气公司,他以为是煤气管爆炸了呢,然后抢修,没问题哪儿都没出问题,这时才有人提醒,会不会是空袭啊,于是等柏林的探照灯才打开,高才竖起来的时候,英国飞机早已经飞出德国边境了,德国就象征性地开了几炮,权当给英国人送行了。

和他的接班人,德国的空军司令戈林,恼羞成怒。格林是一个400磅重的大胖子,一磅是9两,400磅的大胖子,格林说一架飞机也不会飞到德国来,如果有一架飞机飞到德国,我就不叫赫尔曼-戈林,你跟我叫什么都行,赫尔曼·猫,赫尔曼·狗都行,结果是一架没飞过,飞过来80架。格林恼羞成怒,就炸伦敦,让每一个英国人都尝尝恐怖的滋味。一炸,完了,英国你不是民主国家吗?民主国家挨炸,老百姓就要上街,丘吉尔就要倒台,新内阁一上台就会跟我们谈和,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戈林想得比较好,可是没想到这一炸,英国人同仇敌忾,你太法西斯了,你居然炸和平居民。于是妇女儿童疏散到乡下,王后应该去加拿大的,可是她不走,我这老婆子这么大岁数了,我怕什么,我跟我的丈夫在一起。两位公主殿下说我要跟父王在一起,长公主就是今天的女王,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当时只有16岁,到空军里边开探照灯去,那多危险啊。这玩意儿,一看这儿有亮,德国人一打,女王就完了。二公主玛格丽特公主殿下只有12岁,到医院抢救伤员当护士,大腿刚切完就抱走,就是干这个。老百姓一看,王室成员一个都没跑,你有什么可怕的男人们全在自己的岗位上,灭火、义务救援。全英国的探照灯和高都可以集中到伦敦来,反正别的地你也不炸,这样一来,什么飞机制造厂,兵营啊,桥梁啊,压力一下就减轻了。你轰炸和平居民是最没有用的,老百姓炸死了管什么用7你打仗就得打他的战争资源,这么一来,明显就是一着臭棋。经常爆炸声一停息,那大楼还着着火,摇摇欲坠的时候,一辆黑色皇室轿车冲到跟前,跳下来一个穿军装的瘦小男人,乔治六世国王陛下,指挥大家灭火,然后抢救。

大家一看国王陛下第一时间出现场救人、救火,那还有什么可怕的?丘吉尔首相是不能出来的,因为他要指导战争,国王反正也没什么用,君主立宪了,国王就是激励点士气。如果国王被炸死了,对英国人的士气提升帮助更大,把我们国王都炸死了,我跟你们玩儿命。国王也很明白自己的职责,所以,经常冲进现场,在前线阅兵、讲话,鼓舞士气。

所以,打了四个多月,德国损失了飞机1733架,英国损失了飞机915架。但德国的飞行员损失了两千多,英国的飞行员损失不到七百,因为英国飞行员在本土,掉下来之后,换一架飞机又上去了,德国飞行员掉下来可就惨了——掉到当兵的手里还行,能得到人道的对待,你变成战俘;要是掉到农民手里,我们家刚被你炸了,你掉下来了,你想想,一叉子,叉你个透心凉;要掉到英吉利海峡里,你只能喂鱼了。咱们就说了,武器装备是最无所谓的东西,你毁了可以再造,人是最宝贵的,尤其像飞行员、舰长,这些技术兵种。所以,最后打的结果就是宣布,无限期推迟对英国的进攻。等于实际上这个不列颠空战,是纳粹德国,在二次大战当中第一个没有达到目的的战役,英国人靠皇家空军的浴血奋战,保卫住了英伦三岛,免予沦亡。

这个时候的已经丧失理智了,在英国没有屈服的情况下,悍然进攻世界上地皮最大的国家,而且跟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就是苏联,所以把斯大林从历史的耻辱柱上给拯救了下来,要不这俩法西斯恶魔狗咬狗,历史就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段历史了。所以,这样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开始扩大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