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奥运会总被欺负
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产生的利与弊
好的方面:提高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度,让世界了解中国,发展了经济,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北京奥运,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按照各国奥运会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作为主题鲜明的北京奥运板块还将具有显著的上涨空间,仍可以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初期以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材、房地产、信息技术为重点,在明年则重点转向消费型行业,商业、旅游、食品饮料、奥运相关业务等。从总体风险较小的角度,奥运主题下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信息、商业、酒店旅游等偏重服务的股票为主。随着奥运举办日的临近,则逐步减少主题配置,以规避奥运主题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给出北京奥运的三种类型的组合,一是偏重于初期固定投资受益的投资品组合,重点推荐北京城建、长江精工、歌华有线;二是偏重于举办期受益的消费与服务的消费品组合,重点推荐中青旅、首旅股份、王府井;三是受益于奥运会的品牌提升的投资组合,建议关注在奥运中亮相的华帝股份、燕京啤酒、伊利股份三公司。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一旦取得举办权,则充分利用该契机,一方面利用奥运会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在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利用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强大需求,努力拉动本地区、本国经济的增长,推动其经济跃上新的发展水平。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传媒广告、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并拉动周边经济圈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票市场投资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为更好地认识奥运经济和把握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多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给出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专题分析。
1 奥运经济与基本特征
1.1 什么是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除直接奥运经济外,在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具体包括:直接奥运经济:1、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2、围绕开发奥运会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主要由赞助、特许组成,包括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各行业专有赞助商的赞助等; 间接奥运经济: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1.2 奥运经济的阶段特征
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
奥运经济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
(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不同地区,奥运经济所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对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在此,因此奥运对北京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将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将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2 多届奥运会的历史经验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在此之前的奥运均以赔钱收场,尤其是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奥运会也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1 日本东京奥运会(1964)
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本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被称为 “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的经济繁荣。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1.1 东京奥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为准备东京奥动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汇率,约合30亿美元。这当中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运营费60亿日元,道路及其它825亿日元,这几项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是为突击完成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及交通网的整备而投入的。
2.1.2 东京奥运对日本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投资在不同的行业带来的生产及就业效果是不同的。我们以下分析的是1964年奥运投资对日本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服务业投资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占各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增量总和的45.2%,其次是建筑业占21%,运输通信业占19.4%,制造业最少,为14.4%。从就业效果看,制造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32.3%,建筑业和运输通信业持平,增加了18万人,占27.7%。而服务业的就业效果为12.3%。
深入的分析,由于在奥运会举办当年,国内外旅客集中进入奥运举办国,服务业前期的投入得到集中释放,因此在当年生产总值增量中占比最大。同样的,由于建筑业项目集中竣工和运输通信业全力服务奥运,两者贡献度合计也占到40%。而相对来讲,制造业产值的增加分布在奥运周期多年内体现,所以在奥运举办当年占比较小。
2.2 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 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2.2.1 汉城奥运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汉城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从1982年开始启动。1982年奥运会及其相关投资额不超过国内投资总额的0.3%,后来逐渐增加,1985年达到了4,773亿韩元(按1美元折合1,300韩元计算,约合3.7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国内总投资的2.1%。
1982-1988年间,奥运共投资23,826亿韩元,带动生产总值增加47,504亿韩元,投资乘数近似1.7。而1982-1988年韩国国内总投资1,555,930亿韩元,奥运投资占总投资的1.5%。
以上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是:1982-1988年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982-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4%;同时,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在1982-1988年间达到33.6万个,1988年底,就业增量占韩国产业雇用人数的0.5%。
2.2.2 汉城奥运对韩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产业投资所导致的生产、所得及就业效果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分析的是1982-1988年间,奥运投资对韩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制造业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为16,483亿韩元,占35%;其次是建筑业占33%,服务业占20%。从就业效果来看,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为15万人,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45.8%,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分别占28%和16%。我们观察到,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即从奥运相关投资开始至奥运结束,由投资引发的行业生产值的增加分布得较为平均,制造业、建筑业贡献最多,合计占到生产总值增量的68%,服务业略少一些。
2.3 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为重要的事,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3.1 悉尼奥运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
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统计,悉尼奥运诱发的旅游者,19年到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在悉尼奥运前的准备阶段(1994-1999年),悉尼奥运主要是通过拉动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其中对新南威尔士也就是悉尼所在州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澳大利亚全国,澳大利亚0.17%的增长大部分是由新南威尔士的0.4%的增长所贡献的。在奥运当年(2000年),经济加快发展更多是受到出口提升的拉动,这里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和针对外国游客的旅游出口。而在后奥运阶段,奥运对经济各项指标的拉动明显趋缓,一些指标甚至还出现一些下降。
由于奥运本身受区域的限制,对举办奥运的城市地区的经济拉动要远大于对整个国家总体经济的拉动。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对整个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由于两国举办奥运时经济规模都较小,而且东京和汉城在经济中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日本针对全国的交通网建设和韩国针对汉城的建设都很大程度上使全国受益。而国土较为辽阔、经济区域更为分散的澳大利亚受区域性的投资拉动相对要小很多,我们认为中国总体经济受益北京奥运会将更多与澳大利亚相似。
2.3.2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影响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和运输业以及私人服务业三个行业上。在悉尼奥运前,奥运对澳大利亚行业带动最大的是建筑业,主要是奥运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服务和运输通讯业,主要是为外国游客在本国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奥运当年,建筑、运输通讯、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其中服务增长最快,主要是受大量游客参加奥运活动的需求刺激。而奥运结束后,各个行业受奥运影响大幅放缓,其中建筑业下降最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2.4 希腊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取欧盟投资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Venizelos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同时,筹办奥运会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 希腊经济受奥运会的影响在奥运前两年达到高峰,主要由于奥运投资集中在这三年支出以及私人部门投资和赞助商的赞助。在奥运当年,外国游客的进入使旅游业作为出口的重要部分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奥运前希腊旅游业在全球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未能有效地把奥运会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奥运当年旅游收入低于预期。不过奥运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使奥运后希腊的旅游业大幅增长,弥补
了奥运当年的损失。奥运结束后,投资的大幅萎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作用,2005年GDP受此影响下降了多达1.6个百分点。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5 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低谷效应”。下表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后经济发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谁能分析奥运给中国的利益?
08年以前主要考虑奥运的利益螺旋体,这里面的经济利益其实还是蛮大的
现在,这个奥运的价值已经不能用经济为主导来衡量了
对外是为了展示中国的形象,这是国际形象问题,办好了,国际舆论对我们有利,有利于发展和保护我们的国际地位
对内,你也知道今年事情很多,如果能够成功办好奥运会的话,对内能安抚民心,缓解矛盾/转移关注的焦点,对稳定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人民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加强,对增加国家的向心力是有好处的
国内外各个势力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要不断地干扰我国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国家有些部门现在还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越是想护短就越是激发了矛盾,算了,这个东西不好说
如果你考虑经济效益的话。你要这样考虑,为了迎接奥运
我们的物资链和购链的运转,地方比赛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的建设,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还是很有作用的。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奥运期间对外的良好形象,这段时期的公益、道德、法制建设也应该比平时更加落实,各部门服务性建设也会更加完善,理论上这段时间的社会秩序和治安应该更加好才对。
最后,北京奥运是以中国中华文化为基调的沿展,对传承中国中华文化,加深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加深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了解和友谊,对世界的和平和谐与发展是有深远的积极意义的,这是官方临摹版。
好了,不多说了
就像奥运精神不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一样,奥运会的价值也不都体现在经济上面。
中国奥运为什么这么厉害啊
在刚刚闭幕的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高居金牌榜的榜首,比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足足多出19枚金牌,比排在第二的美国体育代表团足足多出15枚金牌。这个成绩足以令国人欣喜若狂,足以震惊整个世界! 为什么中国体育进步神速,取得了奥运金牌世界第一的好成绩?不外乎三个原因:国家的重视、人民的支持和运动员个人的努力。但这三个原因适合于任何国家,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金牌世界第一。任何一个重大的发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取得奥运金牌世界第一,同样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必然性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利于多拿金牌:一是举国体制,集中国家力量办体育,以在国际大赛中拿奖牌为目的,重点选拔、培养少数体育精英;二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家有钱了,增加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很多过去不玩的项目,如皮划艇、网球,也都发展起来了;三是充分利用了主场优势,运动员不必适应新的环境,不必倒时差,以逸待劳,收获了主场红利。拥有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利于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然而,这三个因素同时存在,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奥运会有史以来,同时具备这个三个因素的,只有中国,其他的任何奥运会的主办国和参加国,都不曾同时具备以上三个因素。这样看来,中国取得奥运金牌世界第一,既有一定必然性,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了解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就不会对中国奥运金牌世界第一感到不可思议了。 举国体制有利于多拿金牌,中国是从前苏联学来的,前苏联在体育上取得过的辉煌成就,已经证明了这种体育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过举国体制,然而随着苏东剧变,如今,发明举国体制的俄罗斯已经抛弃了这种体制,曾经利用举国体制在体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东欧国家,也抛弃了这种体制。当今,世界上仍有三个国家用举国体制,它们是中国、朝鲜和古巴。社会主义国家中除了越南对体育不热衷外,中国、朝鲜、古巴都很重视体育。无奈朝鲜和古巴经济落后,国家再重视,也没钱投入。 国家富裕有利于多拿金牌,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强国,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能拿出更多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国家才能拿出更多财力发展体育事业。西方国家经济上普遍富裕,但人家不搞举国体制,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要么是靠市场机制养活的职业运动员,要么是业余爱好者,国家只发展大众体育,不会出钱重点培养少数体育精英,它们的政治体制也不允许搞举国体制。 主场优势有利于多拿金牌,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际重大赛事的东道国运动员,一般都能比其他参赛国的运动员发挥更出色。如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队利用主场优势,居然出人意料地打入四强。然而,奥运会的主场优势,每届奥运会只能有一个国家拥有。 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是唯一同时具备举国体制、雄厚的财力和主场优势三个有利因素的国家。而且从历史上看,任何一届奥运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同时具备这三个有利因素。因此,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举世震惊的好成绩,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如果要奇怪,那就应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三个有利因素,同时在中国身上具有。 既然中国奥运金牌世界第一,是以上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必然性,也有很大的偶然性,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大喜过望,认为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值得欣慰和称道的是,面对51 枚金牌的超常优异成绩,中国体育部门的官员们比较冷静、低调,他们承认中国还算不上世界体育强国,与一流体育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个认识是客观的。 如何认识我们比西方国家拿到了更多的奥运金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奥运会就像一场考试,我们之所以成绩优秀,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复习方法得当,善于考试,并不代表我们掌握的知识比别人多。今后应该重点反思的是举国体制,这是造成中国金牌世界第一的根本原因。举国体制,发明它的俄罗斯,包括东欧国家,以前玩,现在不玩了;西方国家,有钱也不玩,大概是人家认为这种玩法不文明;朝鲜、古巴,想玩,可惜没有钱;而我们,以前没钱,玩不转,现在有钱了,又愿意玩,结果玩得很转,于是,我们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异乎寻常的优异成绩。知道了这些,我们的心态就应该平和多了。
中国体育在年-2008年每届奥运会都会一直有突破,为什么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下滑了?
年至2008年并不是每届奥运会都有突破,其实在1988年奥运会成绩下滑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虽然与北京奥运会成绩相比下滑,但却是中国代表团在非本土举办的奥运会成绩最好的一次,北京奥运会有东道主便利条件,尤其是打分项目方面多少会受益。
里约奥运会成绩下滑,也是在一些优势项目方面存在青黄不接,处于新老交替阶段。
为什么巴西奥运嘘中国
奥运前有吐槽工程进展,奥运开始后吐槽工程质量,进行到现在,世界吐槽里约奥运的对象已经变成了巴西观众了。巴西观众以其特有的“热情”令世界都为之侧目。巴西观众在赛场上几乎嘘了所有能嘘的对象,用实力印证了何为“主场优势”,然而用“嘘”声获得的主场优势所赢得的奖牌含金量又能有多高呢。为何巴西观众会“嘘”了全世界呢?
巴西观众被指如同纳粹
虽然奥运会开始之后就面临上座率的问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场巴西观众的“热情”。里约奥运或许可以算得上国际体育传媒史上一个奇葩的存在,场外花絮比比赛更“出彩”,奥运村的设施,游泳池里的水,场外的安全,还有的观众的嘴。特别是这“观众的嘴”,奥运会开始后,外媒几乎每天都要批判一次巴西观众不问三七二十一,逮谁嘘谁的毛病,差不多每一个项目都能听到巴西观众特有的嘘声。
17日女排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面对在场2万巴西观众的嘘声,中国女排成功逆转,3比2进军半决赛。重压之下,年轻女排还能逆转,中国网友称之为“实力打脸”。然而并不是所有被巴西观众“关照”的运动员都能有如此好的心态和运气,用实力回应巴西观众的嘘声。
在15日男子撑杆跳决赛,世界纪录保持者,法国选手拉维涅向金牌发起冲击,他的对手就包括巴西选手迪亚戈·席尔瓦。在比赛中,巴西观众嘘声不停,拉维涅最终败给迪亚戈仅获银牌。颁奖仪式中,巴西观众的嘘声和口哨声依然不停,领奖台上的拉维涅紧咬双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险些流下眼泪。
巴西观众如此的“恶言恶行”连奥委会巴赫都十分不满,称“这种做法实在令人震惊,奥运会不能接受。” 在赛后的访中,拉维涅更是直接把巴西观众如此粗野的态度,和1936年纳粹德国举行的柏林奥运会划上了等号。拉维莱涅还说,这是他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奇葩的观众。
巴西观众“特别关照”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有中国女排和拉维涅,足球宿敌阿根廷,惹上“禁药风波”的俄罗斯,超级强国美国以及裁判,最令人难以理解是网球赛中,德国选手达斯汀·布朗对阵巴西选手,不慎摔倒扭伤脚踝时,巴西观众一片叫好。
滥觞于足球比赛中的球迷文化
体育比赛中有所谓的主场优势一说,主场观众的欢呼声或者嘘声毫无疑问也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之一,巴西观众如此特殊的主场助威方式除了是巴西学者所说的民族性格,还有就是从国动——足球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球迷文化。没有那一项运动对巴西人的影响会超过足球。
《足球狂热:世界第一运动的巴西》书中介绍,巴西大城市往往有几支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和团体的职业球队。例如,在里约热内卢,富人、中产阶层、穷人、黑人、葡萄牙人后裔和街坊社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心仪球队。作为符号表征,这些球队代表不同球迷人群的兴趣、利益和身份认同。
球队之间的斗争往往就变成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之间的斗争,在球迷之间,相互对立的情绪会越来越高。为了表达对主队的支持和对客队的敌视,主场球迷往往会用欢呼声为主队加油,而用嘘声影响客队球员情绪。在CBA赛场上,也曾发生这种嘘声影响客队球员心理状态的事情,2012年3月28日,CBA总决赛第四场,主队北京球迷用“换苏伟”这样幽默的发泄方式影响了客队东莞队苏伟的发挥,甚至给苏伟留下了心理阴影,一段时间后才走出来。
巴西球迷对主队的极端支持会不断激化两队球迷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实力相差不大,历史交锋次数多的球队球迷之间。嘘声最后很可能都变成的打斗声。据《圣保罗页报》报道,在巴西,自2010年起,已有113人因球迷冲突丧命,巴西足坛最为血腥暴力的一年是2013年,那一年,球迷冲突导致30人死亡。
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情绪的发泄
发源与古希腊的奥运会一开始就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停战期举行的和平盛会,然而这无法改变一件客观事实,那就是战场之外的竞争被转移到了赛场之上。有人说竞技体育是和平年代想的“战争”,成为普通人寄托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
特别是对于弱小国家而言,在体育赛场上击败大国毫无疑问是比在战场上击败大国要相对容易得多。对此中国人民深有体会,在被诟病为“东亚病夫”之后,中国人一直渴望在体育赛场上证明自己。由此每一次的中国对参与的比赛都会被认为是证明中华民族实力的一次体现。2008年,中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位,这种奥运金牌情结才稍稍缓解,也就有了今年奥运会期间中国观众的理性观赛。
正是这种赛场即战场的影响,体育场中的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十分浓厚。在国际比赛中表现为民族主义,在国内比赛中这体现为地区主义。比如说中日之间的比赛,特别是足球比赛中,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比赛,“抗日”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对于一些有政治宿怨的国家,赛场上的斗争就俨然国家之间的斗争,如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之后,足球比赛一直火爆十足。
不要小看这种体育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严重的也会导致战争的发生。1969年墨西哥世界杯预选赛,中美洲两个国家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纠纷,对立情绪十分严重。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分别在主场获得胜利,当时没有净胜球机制,两队被安排在墨西哥中立场地加赛,最终萨尔瓦多获得胜利。
赛后第一时间,愤怒的洪都拉斯人就开始在国内“打砸抢”,而且主要针对那些在洪都拉斯打工的萨尔瓦多人。不久,洪都拉斯还公开宣布与萨尔瓦多断交。没过多久,赛场竞技变成了战场决斗,战争最终在美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的调停下结束了。为此,双方付出了近两千条无辜生命的代价!
体育当然不是战争的起因,但是体育给了民族主义一个很好的发泄出口,即便是在国内赛事,地区主义冲突也会影响体育观众之间的情绪。如在中超联赛中曾经屡遭诟病的京骂,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如京津德比。在西班牙这种地区主义情绪表现更为明显,身处谋求独立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对与身处首都,接受赐名的队之间的冲突,就带有统一的西班牙与想独立的加泰罗尼亚之间的斗争。巴萨罗那诺坎普球场经常会有一些球迷举着加泰罗尼亚独立旗帜给主队加油,巴萨俱乐部也因此遭到罚款。
体育赛场上,主场观众对对手有更多的不好的表现并不少,然而如巴西观众这种逮谁嘘谁的情况确实罕见。巴西人或许可以说这是他们特有的“热情”,然而对于很多第一次到巴西比赛的运动员而言,他们无法消受这种“热情”。不管是对自己国家运动员毫无保留的爱,还是对于自己民族毫无质疑的自豪,赛场上多一点对别国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尊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