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姆vs圣埃蒂安预测-尼姆vs南特历史结果
法国所有地名及介绍
(1)首都巴黎:法国首都,有埃非尔铁塔的美景!
布洛涅(Boulogne)
法国北部港口,位于英吉利海峡右侧,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以意大利的博诺尼亚城(Bononia)(今博洛尼亚)的名称命名。
德奥维尔(Deauville)
法国北部卡尔瓦多斯省的一个游览胜地,名称很可能由拉丁语的de(属于……)加上德语的auwa(潮湿的平原)以及拉丁语的villa(村庄)组合而成,意为“潮湿的平原上的村庄”。
(23)迪埃普(Dieppe)
法国北部临英吉利海峡的一个港口和游览胜地的名称,此名称与佛兰芒语的dieb(深的)一词有关,系指该城所处的阿尔克河河口。
(24)迪纳尔(Dinard)
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北部的游览胜地,临英吉利海峡,该名由凯尔特语的din(山)和大概是布列塔尼语的arzh(熊)组合而成,为“熊山”的意思。
(25)第戎(Dijon)
法国中东部一城市,该名来自古罗马名第维奥杜努姆(Diviodunum),意为“第维奥的山”,名称的第二个部分dunumwei为凯尔特语。
(26)都兰(Touraine)
法国中西部历史上的一个省份,因在该地居住的都罗尼人(Turoni)而得名,都罗尼人是高卢人的一个部落,其名称很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tur(水),参看该省省会“图尔”条。
(27)杜埃(Douai)
法国东北部一城镇,位于里尔以南,名称的由来不甚明确,大概源于一高卢人名“杜斯”(Dous)。
(28)敦刻尔克(Dunkirk)
法国东北部海岸的港口,城名由佛兰芒语的duine(沙丘)和kerk(教堂)组成,意即“沙丘上的教堂”,该城是在公元7世纪时建于此地的圣埃卢瓦教堂周围发展起来的。
(29)多尔多涅(Dordogne)
法国中南部的一个省和一条河的名称,此名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dour,意为“河流”。
(30)多芬(Dauphine)
法国东南部历史上的一省,1349年,此地割让给了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其时这块领地成了王太子以及王位继承人,并拥有以“多芬”为其头衔的查理.瓦罗亚(即后来的国王查理五世)的法定财产(封地),故得此名,头衔名“多芬”源于瓦罗亚封地贵族的姓氏“多芬”(Dauphinus),意为“海豚”,这是由于该贵族家族成员的头盔上有海豚状的顶饰。
(31)法兰西岛(Ile de France)
法国北部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以巴黎为中心,该名称为法语,意为“法兰西的岛”,可能因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马恩河、塞纳河以及瓦兹河等)流经此地,或是因为此地是古代法国国王统治全国的行政中心而得此名称。
(32)凡尔登(Verdun)
法国动部默兹河畔的一个城市,位于梅斯之西,其名称源于凯尔特语的dun(山或堡),但其前半部分含义不明,城名含义大概是“默兹河上的防护坝”或类似的意思。
(33)凡尔赛(Versailles)
法国巴黎西南部的一个城镇,为著名的凡尔赛宫所在地,名称系由拉丁语的versus(斜坡)加后缀alia组合而成。
(34)菲尼斯泰尔(Finistere)
法国布列塔尼半岛西部一省,该省名源于古法语,意为“大地的尽头”(拉丁语是finis terrae),即“海角”之意,它与菲尼斯特雷角(Cape Finis terre)以及英国康沃尔半岛的地角(Land End)同义。
(35)枫丹白露(Fontainbleau)
法国中北部城市,位于巴黎东南,其名原为Fons Bleaudi,第一个词是拉丁文“泉水”,第二个词源于印欧语的bla(喷出、喷水),因此整个名称就是“喷泉”的意思,该城因998年法王路易在这里建起的宫殿而著名,现城就是以那些宫殿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36)弗朗什—孔泰(Franche-te)
法国历史上的一省,与瑞士接壤,为法语名,意为“自由之乡”,9世纪时的法王路易一世的儿子罗退尔皇帝曾授此地以特权。
(37)孚日(Vosges)
法国东部一条山脉和一个省的名称,源于凯尔特语的vos(山峰)。
(38)格勒诺布尔(Grenoble)
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原拉丁语名格拉先波利斯(Gratianpolis),意为“格勒先之城”(格拉先Gratian为古罗马皇帝,他在公元4世纪创建了此城),现名就是由原拉丁名来的。
(39)圭延(Guyenne)
法国西南部历史上的一省,该名原为拉丁语阿圭坦尼亚(Aquitania)的讹误,法语名为Aquitaine,12世纪时,此省曾是包括阿圭塔尼亚和加斯科涅两地的公爵领地(该名也被拼为Guienne)。
(40)纪龙德(吉伦特)(Gironde)
法国西南部的一省,加龙河和多尔多涅河在此河口湾汇合,“纪龙德”(Gironde)为“加龙”(Garonne)的异体,并与之同源。
(41)加来(Calais)
法国东北部濒临多佛尔海峡的一个港口城市,以今比利时地区曾居住过的一个高卢人部落加利蒂(Caleti)命名,该部落名为“滨海居民”,系源自高卢语的一个意为“海峡”的词“cul”。
(42)加龙河(River Garonne)
位于法国西南部,该名可能由前印欧语的karr(岩石、石头)与高卢语的onne(河)两词组合而成,纪龙德省省名(Gironde)就是由加龙河河名(Garonne)来的。
(43)加斯科涅(Gascony)
法国西南部历史上的一省,拉丁语名称为瓦斯科尼亚(Vasconia),它源于当地民族名Vascs(或Basques)(即巴斯克人),公元6世纪巴斯克人被西哥特人赶出南比利牛斯山。
(44)戛纳(Cannes)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和游览胜地,该名很可能源自拉丁语的canna(芦苇)(Cannes为法语Canne的复数形式),也可能源自前印欧语的can(高地),因为戛纳老城座落在低矮的山丘脚下。
(45)卡昂(Caen)
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一城市,城名由高卢语的catu(战斗)和magos(场地)两词组合而成,即“战场”的意思。
(46)卡尔瓦多斯( Calvados)
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北部一省,18世纪末,因此海岸附近的暗礁而的名,暗礁名则由拉丁语的calvus(光秃秃的)和dossum(背脊,法语为dos)两词组合而成,所指的是暗礁的形状。
(47)坎佩尔(Quimper)
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一个城市,位于布列斯特东南,城名源于布列塔尼语cenbera(汇合点),该城位于奥斯特河和斯泰尔河的汇合处。
(48)科多尔(Cote d‘Or)
法国中部勃艮地地区的高原,为法语名,意为“金色的斜坡”,因该地区盛产葡萄而得名。
(49)科特达尔冈特(Cote d‘Argent)
法国西南部的一段海岸,在比亚里茨和阿杜尔河河口之间,为法语名,意为“银色的海岸”,因在阳光照耀下,沙滩和海水闪闪发光而得名。
(50)科特祖达尔(Cote d‘Azur)
法国南部临地中海的一段海岸,由意大利边界往西至马赛,意为“蔚蓝色的海岸”,因在阳光照耀下海洋、天空呈蔚蓝色而得名,又称(法国的)里维埃拉。
(51)科特代默罗德(Cote d‘Emeraude)
法国布列塔尼北部的一段海岸,由迪纳尔至圣马洛,法语名意为“绿色的海岸”,由绿色的海水而得名。
(52)科特德尼茨(Cote de Nuits)
法国科多尔省的北部地区,此地名由法语的cote(山、坡)和城名尼茨圣乔治(Nuits-St-Gee)两部分组成,城名的第一部分Nuits的来源不明,它不是来自法语的nuit(黑夜),有可能来自拉丁语的nauda(沼泽地)。
(53)科特韦梅勒(Cote Vermeille)
法国南部与西班牙为邻的一段海岸,其名 为法语,意为“朱红色的海岸”,因鲜艳的红色岩石和土壤而得名。
(54)科西嘉(Corsica)
地中海一岛屿,位于撒丁岛的北边,该名确切的起源尚未查明,可能源自腓尼基语的horsi一词,意为“树木繁茂的地方”,(腓尼基人曾用科西嘉岛上的松木造船),也有可能来自其古希腊名基尔诺斯(Kyrnos),而这个名字则源自腓尼基语的keren(角、岬、岩石),还有可能得名于曾在此定居的科西部落(Corsi)。
(55)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
法国中部一城市,在奥弗涅地区,古罗马时代称奥古斯塔纳默顿(Augustus Nemetun),由古罗马皇帝的称号奥古斯都(Augustus)和当地高卢人的一个部落名称组合而成,该部落名源自高卢语的nemeton(教堂),公元3-4世纪又依据高卢人的阿尔费尼部落(Arvergne)的名称改为阿尔费尼,并成为该地区的首府,最后到中世纪又改称克莱蒙(Clemont,法语为Clairmont,意即“明亮的山”),这是一个常见的法语地名,此名 又连结了费朗(Ferrand),它是附近一个城堡统治者的名字。
(56)兰斯(Rheims)
法国东北部城市,位于巴黎东北,因高卢人中的兰米部落(Remi)而得名,恺撒在B.C51年曾经提及该部落,此城当初为其首府,该部落名称很可能是“统治者”的意思,B.C前1世纪,此地等有个罗马名称杜罗科托鲁姆(Durocortorum),它源于高卢语词durum(要塞)。
(57)朗德(Landes)
法国西南部一地区,与比斯开湾平行延伸,这是法语地名,意为“石楠丛生的荒地”、“荒芜的沙地”,它来自高卢语的landa一词,英语的land(土地)与之有关,该地区大部分为沼泽地和沙丘。
(58)朗格多克(Languedoc)
法国南部一地区和历史上一省份的名称,此名产生于13世纪末,其起源是法语的Langue d‘oc,意为“oc语” (奥克语),“oc”是法国南方法语用词,表示“是”,在北方是oil(后来则成为oui)。
(59)勒阿弗尔(Le Havre)
法国北部一港口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1517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创建此城,当时取名为勒阿弗尔.德.格拉斯(Le Havre de Grace),其中“勒阿弗尔”是港口的意思,整个城市为“仁慈的港”,这是因为该城座落处的渔村建有供奉“仁慈”圣母玛利亚的一个小教堂。
(60)勒芒(Le Mans)
法国中部西北一城市,位于巴黎西南,公元前2世纪时的古罗马名是温迪农(Vindinon),它来自高卢语的vindo(白色的),公元4世纪又取名塞诺芒尼(Cenomanni),这本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大约是“乡下人”的意思,该地曾是这个部落的首府,后来,城名缩为Celmans,其中第一音节被误写为法语的定冠词“le”,从而形成现名(参看“缅因”条以及“克雷莫纳”条)。
(61)里昂(Lyons)
法国第三大城市,位于法国中部地区的东南,罗纳河河畔,其罗马名是Lugdunum,可能起源于高卢语的dun一词(堡垒),其前半部分源于高卢语的lugus(小的),或源于异教徒凯尔特人的神名Lug(卢格),此城名也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lucodunos,意为“明亮的山”,此城建于公元前43年。
(62)里尔(Lille)
法国东北部城市,城名起源于古法语词I‘isle(岛),此城原是作为要塞建成的,周围尽是沼泽。
(63)利摩日(Limoges)
法国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克莱费朗以西,因高卢人的莱摩维斯部落(Lemovices)而得名,(地名Limousin利穆赞也派生于该部落名),该部落名称大概是“榆树林居民”之意,该城曾名奥古斯都里通(Augustoritum),这是由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名字与高卢语词rito(涉场)组合而来的。
(64)利翁湾(Gulf of Lions)
地中海一海湾,西起法国、西班牙边界,东至土伦,此名称与城名Lyons(里昂)无关,而与lions(狮子)有关,这是由于沿岸建有狮子雕像,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凛冽的北风刮起时大海就象式狮子那样咆哮起来。
(66)卢瓦尔河(River Loire)
法国最长的河流,由法国中部流向西北,注入比斯开湾,其古罗马原名是Liger,系源于印欧语词lig(流动)。
(67)鲁昂(Rouen)
法国北部城市,位于巴黎西北,其古罗马名称是Rotomagus,很可能来自高卢一部落名或人名,也可能由高卢语的(城)和magos(田地)两词组合而成。
(68)罗纳河(River Rhone)
西欧一河流,发源于瑞士,经日内瓦流入法国,而后南流,注入地中海,该河名的拉丁语形式是Rhodanus,可能源于印欧语词erer(流动),也可能源于凯尔特语词的rho(水流迅速),这是与其主要支流、水流缓慢的索恩河相对而言的,该河名也可能源于印欧语以前的一种语言。
(71)马赛(Marseilles)
法国第二大城市,南海岸的一个港口,已知的此城名的最早形式是Massalia(拉丁语为Massilia),此城也许是腓尼基人于B.C1000年左右创建并以一个名为马西利(Massili)的部落名称命名的,但该部落的名称来源不清楚,不排除此城是在公元前600年由希腊人创建的可能性。
(72)缅因(曼恩)(Maine)
法国西北部历史上的一个省,在诺曼底以南,古名是塞诺曼尼亚(Cenomania),来自凯尔特语词cenn(山),部落名塞诺曼尼(Cenomanni)(山里人)是由它来的,而缅因这个名称则是由其后半部分演变而来的。
(73)芒通(Menton)
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和游览胜地,此名也许源于一古罗马人名芒托(Mento),或者更有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men(岩石),它与法语词的menton(即“下颚”)一词有关。
(74)梅斯(Metz)
法国东部洛林地区一城市,位于卢森堡以南,其高卢语名的罗马转写是Divodurum(迪沃杜伦),来自高卢语的diudur(两条河),后来的拉丁语名称是梅迪奥马特里库姆(Mediomatricum),意即“在马特里西(高卢部落名称)的中部”,其后又演变为Mettis,最终演变成现在的形式Metz。
(75)蒙皮利埃(Montpellier)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的主要城市,在马赛的西北,公元975年,该城市的拉丁语名称是蒙斯皮斯特拉里(Mons Pestellarius),意为“大青山”,很可能因此地出产大青染料而得名,最后此名简化为蒙皮利埃(Montpellier)。
(78)南特(Nantes)
法国西部一城市,位于卢瓦尔河河畔,取名于高卢人的南内提部落,此城曾是该部落的首府。
(79)尼姆(Nlmes)
法国南部一城市,位于马赛西北,其古罗马名为“尼毛苏斯”(Nemausus),系由高卢语的nem(神殿)与拉丁语后缀-ausum组合而成。
(80)尼斯(Nice)
法国南部的海港与及游览胜地,濒临地中海,曾为古希腊殖民地,当时称Nikaea(拉丁语拼写为Nicaea),公元前3世纪,来自马西利亚(马赛)的希腊殖民为了纪念他们征服利古里亚人的胜利,将此城奉献给古希腊胜利女神尼斯(Nice),故有此名。
法国介绍:地理位置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海岸线长约 两千七百公里,是西欧最大的国家。
法国西北隔海( 英吉利海峡) 与英国相望。
求历代高达年表(大事记)(UC\G\X\W\TURN-A\SEED\SEED-DESTINY\OO)
18世纪 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约瑟福-刘易斯·拉格朗治 (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提出拉格朗治点理论。
A.D.1957 10/4 人类历史上首枚人造卫星由苏联成功发射送上太空。
A.D.1961 4/17 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
A.D.1969 7/20 美国阿波罗十一号成功登陆月球宁静海。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G·K·奥尼尔博士 (Gerard K.O"Neil)等人的研究小组发表了太空殖民卫星的构想。
A.D.1990 由于地球人口不断膨胀,引发了粮食分配不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争夺南北极资源等许多问题,世界各地经常爆发战乱。
A.D.1999 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各方面危机的人类社会终于为携手开创新时代而实现统一,成立地球联邦政府,并发表人类宇宙移民计划。
A.D.2005 太阳能发电卫星一号成功发射。
A.D.2009 地球联邦军成立
A.D.2026 木星氦三运输船团从月球轨道出发。
A.D.2045 第一号殖民卫星(SIDE1)开始动工建造,之后陆续又建起许多殖民卫星,并根据宙域将其划分为SIDE1至SIDE7七个区域。
A.D.2046 本年改为宇宙世纪,开始使用宇宙世纪纪年。
宇宙世纪(U.C.)
U.C.0001 首批宇宙移民开始移居到殖民卫星。地球联邦政府宣布正式进入宇宙世纪,停止使用公元纪元,改用宇宙世纪纪元(Universe Century)。地球总人口突破90亿。
U.C.0009 吉恩·索姆·戴肯诞生。
U.C.0010 木星氦三运输船团再编成,木星开发事业团发起。
U.C.0016 联邦政府设立边境开发移民移送局。
U.C.0020 向各恒星发放探测器。
U.C.0022 联邦政府发表“在地球上消灭战争”的宣言。
U.C.0027 第一个月面永久都市冯·布劳恩市(フォン·ブラウン,位于宁静海,以纪念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建成。
U.C.0030 联邦政府边境开发移民移送局私营化,宇宙移民事业团开始运作。
U.C.0034 联邦政府宇宙移民事业团再编成,NGO宇宙移民公社成立。
U.C.0035 将小行星带中第四大小行星朱诺(ユノ-,婚神星)搬移到月球轨道的计划通过。 SIDE3开始建设。
U.C.0040 全人类人口破百亿,其中有40%的人(约50亿人)移居太空。
被称为本质主义论(Elementalism,エレズム)的思想开始出现。
U.C.0041 开始开发小行星朱诺。
U.C.0044 半数人口移居至宇宙。
本质主义论(Elementalism,エレズム)被推广,主张将生命发源地——地球视为圣地,人类迁居到宇宙居住,以保护圣地地球。
U.C.0045 完成向SIDE1、SIDE2的移民。
在SIDE3设立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协会。
2/21 直径680千米的小行星朱诺被固定在月球轨道上(即后来的月神Ⅱ号),作为建设殖民地矿物、土沙来源。
U.C.0046 殖民政策严重变质,只有特权阶级 (联邦政府官员及相关者) 才能居住在地球上, 以外的人一律强迫移民。吉恩·戴肯(ジオン·ズム·ダイクン)提倡“SIDE国家主义”(コントリズム),并将其与地球圣域论相结合,批评地球联邦政府的政策,鼓吹殖民地独立运动。宇宙移民计划的目标已经达成,地球的大部分人口都已迁移到殖民卫星上,留在地球居住的大多数是联邦政府的高官,于是地球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人类社会的中枢;在地球居住亦成为一种特权象征。由于大多数宇宙移民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移居到卫星上的,所以他们都对那些拥有特权的高官非常反感。这种不满的情绪为地球联邦政府和卫星移民之间的对抗下了种子。
U.C.0047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开始研制米诺夫斯基·伊约内斯科型热核合成炉。
U.C.0050 人类总数达110亿,其中90亿人成为宇宙殖民(居住于太空殖民地和月面都市),称为Spacenoid。 然而,地球联邦政府并未制定确保宇宙移民权利的有力政策,仍然以地球为中心,加上联邦内官僚主义风气日盛,使得宇宙移民的不满情绪上涨。各地开始有要求自治权的**活动,遭到联邦军殖民地驻留军镇压。
U.C.0051 联邦政府冻结新殖民卫星开发计划。
U.C.0052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吉恩·什姆·戴肯前往距离地球最远的SIDE3。
U.C.0053 吉恩·什姆·戴肯被选为SIDE3首相。
U.C.0055 夏伦荷斯特·布荷(シャルンホルスト·ブッホ)创业。
U.C.0058 吉恩·什姆·戴肯在SIDE3发布独立宣言,建立吉恩(ZION)共和国,吉恩任首相。吉恩国防部队成立。联邦政府对此作出了向吉恩施加经济压力的反应,同时地球联邦开始扩充军备以防其它SIDE跟进,军方在联邦政府决策发言地位大增。吉恩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切断对地球物资的依赖,开始向外侧的小行星带发展,寻求新的资源。同时因独立运动吸引使人口数大幅增加,因此将开放式的殖民地改造成密闭式,使原来透明的地面也可以居住,容纳人数加倍。各地受到SIDE3的鼓舞,独立运动激化。
U.C.0059 联邦政府对SIDE3施加经济压力。联邦军宇宙军成立。吉恩·什姆·戴肯宣传自己的主张,赞同者逐渐移居SIDE3。
吉恩的长子凯斯柏·雷姆·戴肯出生。
吉恩加强自其他殖民地群的物资输入。国防部队建造契贝级重巡洋舰及巴布亚级补给舰。
U.C.0060 联邦军实施60年代军备增强计划,将月神Ⅱ号实施军事基地化。
U.C.0061 联邦军采用61式战车。
U.C.0062 吉恩国防队升格为国军。
吉恩的长女阿尔蒂西亚·索姆·戴肯出生。
U.C.0064 联邦军举行以军备增强计划的新型战舰为中心的阅舰式,以后固定化(四年一次)。
U.C.0065 吉恩·什姆·戴肯与扎比家的权力斗争表面化。
Y·T·米诺夫斯基博士建立物理学体系“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发现在热核合成炉内的特殊电磁波产生特殊效果,这次实验的结果没有有公开。
U.C.0067 联邦政府殖民地自治权整备法案弃案。
U.C.0068 吉恩·什姆·戴肯死亡(实为遭扎比毒杀,对外则宣称是病故)。继任首相的为德金·索多·扎比。吉恩派激进份子在扎比家的座车中装设炸弹,扎比家的萨斯洛·扎比被炸死,多兹鲁·扎比受伤,此事件使多兹鲁日后对幼弟卡尔玛·扎比溺爱异常。凯斯柏及阿尔蒂西亚在金巴·拉尔夫妇的协助下逃至地球,易名为爱德华·玛斯和莎拉·玛斯。
莱安特(ライアント)重工业公司在本年的2月发表了应用米诺夫斯机理论的机械人系统。
夏伦荷斯特·布荷购入旧欧洲名门“罗纳”之名。
U.C.0069 成功证实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存在,并开始作军事用途的讨论。
8/15 德金·索多·扎比发表吉恩公国独立宣言,吉恩共和国大权落入扎比家族,成为吉恩公国,德金·索多·扎比就任首任公王。扎比家实行独裁统治,吉恩派系被放逐。吉恩公国开始集中研究“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在军事用途上的可能性,大力发展军备,公然向联邦政府挑战。
吉恩公国与SIDE6秘密签定互不侵犯条约。
10 吉恩军内,热核推进系统搭载型的巴布亚级输送舰一号舰就役。
U.C.0070 吉恩公国第一次木星船团出发。
3 吉恩军籍着米诺夫斯基粒子的散布,干扰电波等等的特殊效果——米诺夫斯基效果——确认实验成功。
5 吉恩军完成新型的光束兵器——MEGA粒子炮。
6 吉恩军内,搭载热核推进系统的契贝级重巡洋舰一号舰就役。
9 联邦军开始70年代军备增强计划,萨拉米斯(サラミス)级巡洋舰及麦哲伦(マゼラン)级主力舰新型宇宙舰艇开始服役。
12 为了建设SIDE7,将月神Ⅱ号移向月球的相反方向
U.C.0071 吉恩公国军兵器开发局着手开发米诺夫斯基效果时的新型兵器,应用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完成超小型核融合炉一号机。
基连·扎比发表《优秀人类生存学说》。
U.C.0072 吉恩公国军为了获得矿产资源,在小行星地带开发阿克西斯。其目的更是为了将它向地球圈移动,作为地球圈宇宙要塞。
发生吉恩公国出身的科学家逃亡事件。
U.C.0073 吉恩公国军完成人型的新型机动兵器一号机,赋予型式,编号为MS-01,又称为宇宙用战术泛用机动机械(Mobile Suit,简称MS)。继MS-01后,陆续开发出MS-02、03、04,其中04内藏新型反应炉。
U.C.0074 吉恩公国第一次木星氦三运输船团返回。
凯斯柏回到SIDE3,易名为夏亚·阿兹纳布入籍吉恩公国,并进入士官学校。
2 搭载米诺夫斯基反应炉的MS-05(ZAKU)开发成功。
4 吉恩公国军巴布亚级改装输送舰一号舰就役。
U.C.0075 5 MS-05扎古的实战型1号机开始运作。
6 吉恩公国军开始建造搭载MS的新型舰只。
7 MS-05A型完成。联邦军着手开发陆上机动兵器。吉恩公国军内姆赛级轻巡洋舰一号舰开始就役,决定开始量产MS-05 ZAKU。
8 MS-05 ZAKU实战型出厂。
11 吉恩公国军教导机动大队编成。
U.C.0076 3 吉恩公国军格瓦典级战舰一号舰就役。
4 吉恩公国军扩大MS的生产据点。
5 吉恩公国军教导机动大队机密演习开始。
6 吉恩公国军桑吉巴尔级机动巡洋舰一号舰就役。
12 吉恩公国军以地球侵攻作战为前提开发局地战用MS,着手于陆上机动兵器的开发。联邦军从小行星移动工事的事故中,偶然捕获一台旧扎古,并开始分析其战略价值,以此为基础开始对机动兵器进行研究。
U.C.0077 米诺夫斯基博士在联邦军的机动战士试作机RX-75钢坦克(GUNTANK)的发表会上投奔联邦。
7 MS-05扎古部队为SIDE6革命进行武力援助,初次参加实战。
8 吉恩公国军MS-06A(ZAKUⅡ型)试作机首次展示。
9 吉恩公国军MS-06C ZAKUⅡ开始先行量产。
联邦军得到吉恩公国军的MS技术,RX-75钢坦克试作1号机完成。
10 MS-05B最终量产开始。
U.C.0078 1 吉恩公国军开始量产MS-06C。
2 殖民卫星间运输事故频繁发生。
联邦军开始SVC-27计划,建造宇宙空母一至三号舰(即后来的飞马级)。
3 联邦军秘密进行MS的开发,多个武器开发及情报搜集的RX计划发动。
4 联邦军在各殖民卫星内加强驻军。
5 SIDE7的第一号殖民卫星Green Noah开始移民。吉恩军完成局地战用MS的试作型,并着手开发拥有火力高于MS的机动兵器(后来的MA)。
6 吉恩军契贝级重巡洋舰再设计,并开始新型舰的开发,提升MS-06机能的议案被提出。
10/8 吉恩公国发布国家总动员命令,公国军分割成宇宙攻击军和突击机动军。
11 联邦军强行举行阅舰式。
12 吉恩公国军秘密开发Dras级超大型宇宙空母。 反扎比派暗杀基伦·扎比的计划被发现,有嫌疑者全部被处刑。
U.C.0079 1/3 吉恩公国对地球联邦政府宣布开战。宣战后3秒钟,就对联邦的巡洋舰队发动奇袭攻击。一年战争由此爆发。几乎与此同时,以MS为主力的实战部队也出动了。开始向SIDE1、2、4发动袭击,期间大量使用了NBC兵器。
1/4 吉恩公国军发动不列颠作战。SIDE2第8号殖民地“艾南特·伊菲修”被安装了核脉冲引擎,开始朝地球坠落,目标为联邦军总部——位于南美的加布罗。
1/5 联邦军下达联邦军舰队在可能攻击吉恩公国军舰队的位置集结的指令。联邦军从殖民地的轨道上判断其目标为加布罗。
1/6 联邦军第八飞弹雷击舰队、第四战队与吉恩军舰队接触并交战。
1/7 联邦军第八舰队抵达战场。从北极与南极的轨道飞弹基地大量射击迎击飞弹。
1/8 提安姆提督指挥的第四舰队参战,在损失超过70%以上后撤退。
1/9 联邦军中止来自地面的飞弹攻击。
1/10 联邦军开始撤离加布罗。“艾南特·伊菲修”在阿拉伯上空一面解体,一面朝着澳大利亚东岸悉尼地区坠落,澳大利亚大陆的17%消失。后部碎片横洒太平洋。吉恩公国军护卫舰队确定作战失败后,开始撤退。
1/11 SIDE6宣布中立。
1/12 联邦军最高幕僚会议分析吉恩军今后的可能动向,强化宇宙空间的监视网。
1/13 吉恩公国军再次发动“不列颠作战”。第一联合舰队由宇宙攻击司令多兹鲁率领从建造中的宇宙要塞所罗门出发,稍后基茜莉亚率领的突击机动军舰队也由格拉纳达出发,向SIDE5“鲁姆”空域前进。联邦军查知吉恩军舰队的动向,开始阻绝作战。
1/14 以雷维尔舰队(第3舰队)为骨干的第1联合舰队,向月神Ⅱ号前进。
1/15 面临空前困境的联邦政府, 为阻止吉恩公国军继续卫星落下作战,由雷维尔将军率领三倍于吉恩公国军舰数的舰队由月神Ⅱ号小行星出击讨伐吉恩公国,于SIDE5的卫星群“鲁姆”与吉恩军展开了正面激战。鲁姆战役开始。吉恩公国军决心在殖民地上装置核脉冲引擎反击。
1/16 舰队数量占压倒性优势的联邦军在吉恩公国遥遥领先的米诺夫斯基干扰技术和扎古的强大接近战能力之下溃不成军,但是吉恩公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SIDE5遭波及而完全遭到破坏,两军以及SIDE5死亡人数达25亿, 雷维尔将军被俘。吉恩军中许多勇士在此战中名扬天下,包括擒获雷维尔将军的“黑色三连星”盖亚、马修、奥尔迪加,以及驾驶红色扎古独自一人击毁五艘联邦军战舰的青年军官“赤色彗星”夏亚·阿兹纳布等等。联邦军损失超过舰队的50%以上。击沉旗舰“亚南肯”,雷维尔将军被黑色三连星所捕获。两国舰队开始从战线脱离。吉恩军总帅基伦·扎比发表鲁姆战役大获全胜的全民演说。
1/22 联邦军发动雷维尔将军救出作战,派遣特工潜入SIDE3,但随后失去联络。
1/23 吉恩公国情报局发表联邦军雷维尔将军救出作战的特工部队被逮捕的消息。
1/28 吉恩公国通过SIDE6对联邦提出休战条约,实际上是劝降联邦,要求承认吉恩公国的独立自治权以及缩减联邦军军备。
1/29 雷维尔将军被地球特遣部队救出。
1/31 吉恩公国军总帅基伦·扎比发表劝降演说。 被两次战役大败打得信心全失的地球联邦政府高官几乎要同意时,奇迹般生还的雷维尔将军带回了吉恩战力亦严重受损的情报,发表了“吉恩已无可用之兵”的著名演说。联邦政府决定作战到底。基于“过度的破坏对双方都有害无益”之共识,交战双方缔结南极条约,禁止使用核生化兵器,禁止攻击木星船团、月面都市以及中立地区。
2 吉恩公国军镇压北美加州基地。7日开始,吉恩公国军发动地球侵攻作战,由卫星轨道直接向各大洲的主要都市降落,到3月为止占领了约三分之二的地区。
2/13 联邦军内以开发新型MS和专用强袭母舰为目的的V作战立案。
2月下旬,双方均损失惨重,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3 吉恩公国军于1日、11日和18日发动了三次降下作战,13日压制住联邦军加利福尼亚基地;于4日降下资源采掘部队;得到联邦军的潜水艇群与所建造的港口。
4/1 联邦军再建月神Ⅱ号与增强舰队。以及开始发动以新型MS及专用强袭母舰的连携为目的的V作战。
4/4 吉恩公国军补充部队降下,强化占领地域的战力。
5 联邦军RX-77钢加农试作第一号机完成。17日,吉恩军的宇宙要塞所罗门完成。
6 吉恩军最初的潜水舰队编成,配备在北太平洋。吉恩军的新型机动MA的试作机完成。吉恩军完成由所罗门(SIDE1)到阿·巴瓦·库(SIDE3)到格拉纳达(月)的本土防卫线。
吉恩军研究新人类(New Type)出现及发展的弗拉纳冈机构(フラナガン机关)设立,由弗拉纳冈博士领导。
7 吉恩军潜水舰队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均配备部署完毕,此后,破坏海上交通路线,从事攻击残存联邦军舰队。
7日,飞马级二号舰“白色要塞”(WHITE BASE)建造完成。新型机动战士RX-75钢坦克、RX-77钢加农、RX-78高达(GUNDAM)试作一号机完成。联邦军掌握了能量CAP技术,成功地将光束武器小型化,光束来福枪出现。〈第一艘飞马级强袭登陆母舰“白色要塞”, 是联邦军最初搭载机动战士的旗舰,具有在米诺夫斯基粒子密布的地域作战的能力。〉
8 白色要塞与新型机动战士送往SIDE7作宇宙中的最后测试,北美奥格斯塔(オ-ガスタ)基地开始开发RX-78高达NT-1。
9/1 飞马级一号舰飞马号(红色飞马)竣工。月神Ⅱ号附近有不明战斗,但联邦军及吉恩军都予以否认。
9/2 吉恩军多兹鲁·扎比中将的女儿美妮瓦·拉欧·扎比诞生。
9/3 白色要塞从月神Ⅱ号出港接收MS。
9/4 联邦军MS RX-78-2 GUNDAM出厂。
9/15 飞马号完成舰装。吉恩军特务部队发现在月神Ⅱ号附近航行中的白色要塞。
9/16 吉恩军展开对月神Ⅱ号的袭击作战。
9/18 联邦军的新型强袭登陆舰白色要塞在SIDE7入港。吉恩公国获得情报,对SIDE7发动袭击。平民少年阿姆罗在双方交战的炮火中,情急登上并发动了运送中的高达型机动战士和入侵的扎古型机动战士进行了机动战士对机动战士的第一次对战。因为高达配备了可以与舰炮相媲美的光束和高强装甲,超过扎古的电磁斧和120毫米机关炮,阿姆罗击退了敌人和隐姓埋名混迹吉恩军中前来侦察的“赤色彗星”夏亚,并击落MS-06扎古两架。
10/4 白色要塞在北美纽约市附近和德金的小儿子——公国军地球攻击军司令官卡尔玛·扎比上校遭遇。卡尔玛·扎比战死。
10/6 SIDE3举行卡尔玛·扎比的国葬。吉恩军统帅基连·扎比展开全地球圈规模的演说。
后被任命为远东方面军机械化大队第08MS小队队长的士官西罗·亚玛达由SIDE2到达地球,途中初遇吉恩军测试驾驶员艾娜·萨哈林。
夏亚少校被多兹鲁中将以保护卡尔玛不力为名革除军籍。
10/10 白色要塞横越太平洋,进入亚洲大陆。
雷维尔将军所率的第3军从英国方面出发。
吉恩军MA-05比格罗配备于实战。
10/11 雷维尔将军的部队越过多佛海峡,为奥德萨作战而集结部队。
10/15 吉恩军基茜莉亚·扎比少将乘桑吉巴尔级机动巡洋舰到地球视察战场。
10/16 吉恩军开始开发MS-06Z及MAN-03。
10/20 联邦军各部队到达集结地点华沙,设立野战本部。
10/25 联邦军最终确认奥德萨作战,并派出佯动部队到多个地方。
10/30 马特·安古拉队出发。
11/2 联邦军追加的增援部队抵达(主要是航空兵)。
11/5 白色要塞在里海附近击败兰巴·拉尔队。兰巴·拉尔上尉战死。
11/7 联邦军展开奥德萨作战,RGM-79吉姆在实战中被配备。
西罗·亚玛达以间谍罪被送上军事法庭。
兰巴·拉尔队残存兵力攻击白色要塞,但作战失败。
第一次格拉纳达会战。
11/9 奥德萨作战结束,联邦军获胜。
吉恩军司令马·克贝上校朝宇宙撤退。
11/11 MA-08 大扎姆一号机完成。
11/16 MAN-03 布劳·布罗一号机、二号机完成。
11/20 联邦军RGM-79 吉姆的实战配备正式化。
11/21 第26潜水战队MS两机攻击贝尔法斯特港。
联邦军的RX-79 EX-PH-1 ゼフフ-ガンダム无人型1号机紧急起动。
11/26 非洲战线扩大。
11/27 马特·安古拉队发现加布罗的宇宙船出入口。
11/30 加州基地部队准备攻击加布罗但失败。吉恩军地上战力加速崩溃。
12/2 联邦军第二联合舰队从加布罗出发。
12/4 白色要塞成为第十三独立机动部队,前往宇宙。
12/5 联邦军展开对残存于非洲的吉恩军的讨伐作战。
12/6 MS-14 勇士开始配备于实战中。
12/13 白色要塞在SIDE6入港。
12/14 吉恩军从事特殊工作的“独眼巨人”部队,奇袭攻击联邦军北极基地。搭载NT-1的太空梭前往宇宙。
联邦军为了进攻所罗门而开始发进舰队。
12/16 MAN-08 艾尔美斯试作机完成。
12/17 吉恩军在SIDE6的里亚殖民地发现NT-1。
12/18 “独眼巨人”部队发动“红宝石计划”,乔装成平民潜入里亚殖民地。
12/19 SIDE6政府强制命令全吉恩公国的舰队离去。
12/20 联邦军第三舰队从月神Ⅱ号出港。
12/22 吉恩军决定对SIDE6进行核攻击。联邦军第二联合舰队从月神Ⅱ号出港。
12/24 第三舰队进行所罗门攻略战。
12/25 搭载核子飞弹的SIDE6攻击舰队被联邦舰队发现,随后被击沉。SIDE6里亚殖民地内MS-06FZ与RX-78NT-1交战,前者被毁,后者遭重创。
12/26 由雷维尔将军所率领的联邦军第一联合舰队抵达金米岛。
12/29 联邦军第一联合舰队从金米岛出港。
12/30 吉恩军发射太阳镭射,联邦舰队损失惨重并丧失了雷维尔舰队。德金亦在此次攻击中丧生。
12/31 联邦军高阶层决定强制继续执行星1号作战,以再编成的残存舰队展开对阿·巴瓦·库的进攻。基连·扎比死亡。艾基尔·迪拉兹撤离战场。吉恩军的宇宙要塞阿·巴瓦·库失陷,基茜莉亚·扎比死亡。
吉恩共和国临时政府向联邦政府提出申请签订停战协议。
U.C.0080 1/1 一年战争结束。地球联邦政府与吉恩共和国之间签妥停战协定。吉恩军的一部分人员在原来的***马哈拉加·卡恩(マハラジャ·カ-ン)的指挥下,向小行星阿克西斯前去。而不愿前往阿克西斯的吉恩残党,在迪拉兹的召集下组成迪拉兹舰队。
1/2 终战处理正式化,联邦军接收原吉恩军的设备、兵器、舰队。
1/6 非洲战线的吉恩军解除武装。
3 迪拉兹舰队到达地球与月面之间的暗礁地区,并开始在这里营建其作为反联邦据点的军事基地“荆棘之园”(茨の园)。
将ゼフフ-ガンダム封印。
U.C.0081 吉恩军的残党在各地进行游击活动。
3/28 公国军残党抵达小行星基地阿克西斯。
5/5 扎比家多兹鲁·扎比的遗孤美妮瓦·拉欧·扎比成为扎比家最后的血脉。
8/15 迪拉兹借吉恩公国国庆节之机开始掀起活动。
10/13 为预防战乱再次到来,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联邦军重建计划。
10/20 作为重建计划的一环,在乔·考文(ジョン·コ-ウェン)中将的主持下,由当时联邦最大的兵工企业阿纳海姆电子技术公司展开研制尖端技术机动战士的“高达开发计划”。
11 迪拉兹集团与阿克西斯确认共同战线。
U.C.0082 4 联邦军决定设立新人类研究机构。
5 实施殖民卫星再生计划,开始重建SIDE3。
12 迪拉兹舰队开始开发机动战士。
U.C.0083 1 迪拉兹舰队得知联邦军高达开发计划,派间谍潜入阿纳海姆。
3 迪拉兹中将对联邦的反抗作战方案定案,强化了与反联邦的势力之间的关系。
5 迪拉兹舰队机动战士MS-21C(ドラッツェ)开始量产化。
7/30 “星尘”作战计划立案。
8/9 小行星阿克西斯的***马哈拉加·卡恩死亡。
8/11 年方16 岁的马哈拉加·卡恩之女哈曼·卡恩成为美妮瓦·拉欧·扎比的监护人,并与迪拉兹签订互援协约。
9 阿克西斯开发新合金ガンダリウム·ガンマ成功。希玛舰队参与迪拉兹舰队的12 在战争中被破坏的SIDE4开始以FRONTIER SIDE(フロンティア サイド)之名开始重建。
胡格诺战争是怎么回事?
法国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说则为1559—1594)之间进行了一场长期战争。它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则是法国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使正在上升的王权面临崩溃,贵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这场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时期,战争的结果是天主教、胡格诺教派各有所得,有助于王权的重新振兴和加强。
胡格诺战争的原因是王权同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宗教派别矛盾的激化。16世纪前期的法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中的90%从事农业。王权从11世纪开始逐渐加强,对法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是一种积极进步力量。但是,在中世纪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王权的强化和确立是在同贵族权威和割据势力进行斗争的曲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通过购买破落贵族及与爵位相连的产业、纳捐官职等方式跻身贵族之列,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和国王的权威密不可分,支持王权对内抑制贵族势力、对外进行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脑,反对王权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尔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
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和加尔文教在法国迅速传播。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埃普塔尔宣扬“信仰得救”和“回到《圣经》上去”的理论,以莫城为中心积极宣传新思想。加尔文教强调信仰得救,否认罗马教廷权威和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朝圣和斋戒,教徒选举产生神职人员,建立简化、纯洁和廉价的教会。大批手工业者尤其是印刷工人、小商人、农民以及下层教士接受上述教义,成为加尔文派新教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据估计,16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口约1800万,新教法庭27万多个,新教徒100多万人。新教派在南部、西南部力量较强。一些对王权专制不满的贵族为牵制王权,支持胡格诺派,觊觎王位的显贵也乘机宣布改信新教,这些人的突出代表就是纳瓦尔为首的波旁王朝家族。
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处以火刑。1559年,年仅15岁的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实权落在军功显赫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骤然加剧。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率军队在瓦西镇屠杀举行宗教仪式的胡格诺教徒,死伤近200人。“瓦西镇屠杀”成为持续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导火线。
双方的兵力不多,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加尔文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这场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62—1570年。这一时期共发生三次战争,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562—1563年为第一次战争。1562年12月德勒一战天主教派的将领蒙莫朗西被俘,圣安德烈元帅战死。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杀。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1563年3月,太后卡特琳发布安布瓦斯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1567—1568年是第二次战争。1567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德尼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1568年,双方签订《隆朱莫条约》,重申安布瓦斯敕令。1568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1569年3月,天主教军队在雅尔纳克大败新教军队,孔代阵亡。10月,科利尼又被击败。1570年8月,太后卡特琳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第一阶段的战争以新教派的有限胜利而暂告结束。
第二阶段:1572—1585年。这一阶段以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开始。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罗缪之夜”。
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1573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竭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竭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1574年5月,新教派再度起事。朗格多克在原总督丹维尔伯爵领导下正式分裂出去。1575年,新教派发动全面起义,胡格诺教徒全部动员起来,为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屠杀报仇雪恨。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敕令还给予胡格诺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准许他们占有在政治上、军事上居于优势的8个城市,在城市里建立混合司法机构,高等法院也设立特别法庭,以保证进行公正的辩论。博利厄敕令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徒占领的地区为“国中之国”。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强烈不满。1576年,吉斯在北方组织“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征税、招募军队,要求恢复王国的宗教统一,拒绝执行敕令,两派战争又起。战争中,胡格诺派遭受重大挫折,中部的拉夏里戴和西部的布鲁日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1577年9月,两派缔结《贝日拉克和约》,规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新教徒只能在每个区的一个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区内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对安全区只有6年的支配权。
第三阶段:1585—1598年。从1585年开始,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波旁家族的亨利。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的支持,在南特重组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尔多、马赛、第戎等城市纷纷归附。同时,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销了两次和解的敕令。胡格诺教徒只得在波旁家族的纳瓦尔国王亨利的旗帜下应战,并得到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1587年10月20日,新教军队在库特拉击败天主教同盟军。吉斯兄弟不久也重创胡格诺派军队。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入城,包围王室住地卢浮宫,国王亨利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杀了吉斯公爵和天主教同盟所有首领。巴黎闻讯后发生,并成立以吉斯家族为首的新政权。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同纳瓦尔国王结盟。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纳瓦尔国王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内战战火继续燃烧。亨利四世连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无法攻入巴黎。鉴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于1593年7月25日在圣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6天之后,新旧教两派势力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定。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此后的四年中,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赶走了混战之中攻入法国的西班牙军队。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胡格诺战争的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振兴。战争期间,巴黎和外省的高等法院经常抵制王命,各地贵族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自由”特权,如征税和募兵。内战的结束和亨利四世的胜利,有助于重振王权,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亨利四世在首相苏利的协助下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工商业和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国库由空虚变为充盈。亨利死后,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雷彻底铲除了贵族的独立势力,建立了以王权为核心的地方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较为严格的控制。
“南特敕令”虽然保留了胡格诺教派的一些特权,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教皇克莱芒八世曾谴责“南特敕令极为可憎,它给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而这是世间最有害的事情”。这从反面表明了“南特敕令”对于解放人的思想、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天辟地”的影响。
N?me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N?mes,尼姆。尼姆是法国加尔省的省会,并是此省的最大城市,尼姆有着古老的历史。市内的历史遗迹预测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马赛西北,其古罗马名为“尼毛斯”(Nemausus),系由高卢语的nem(神殿)与拉丁语后缀-ausum组合而成。由棕榈树和鳄鱼构成的金属徽标象征着尼姆这座古老的城市, 城市中心内的街道上,布满了这种圆形徽标, 是此旅游城市的一大特点。
法国有哪些城市
1、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四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8°52′、东经2°25′。
2、马赛
马赛(Marseille),是市区人口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163万。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3、里昂
里昂(Lyon),是市区人口仅次于巴黎和马赛的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市区位于罗讷河(Le Rh?ne)和索恩河(La Sa?ne)交汇处,其主城区以河流为界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西侧为富维耶山,老城区位于两河之间的半岛上,新城区则主要集中在东部。
4、尼斯
尼斯(Nice),法国东南部城市,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滨海阿尔卑斯省的省会和该省最大城市。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市区北部为尼斯-阿尔卑斯前山,属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南边缘;南侧则为地中海,海岸线曲折复杂,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城镇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
?5、南特
南特(Nantes),法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法国第六大城市,卢瓦尔河大区的首府和大西洋卢瓦尔省的省会。城市主体坐落于卢瓦尔河下游北岸,南特-塞弗尔河、埃德尔河两河与卢瓦尔和的交汇点,距入海口约50公里。
6、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法国东北部城市,大东部大区(Région Grand Est)的首府和下莱茵省的省会,也是法国第七大城市和最大的边境城市,又称白堡。市区位于莱茵河西岸,东侧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西侧则为孚日山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法国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