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少年足球联赛-广州足球青训联赛
U11青少年球案谁最该脸红,中国足球还能有
广州一场普通的民间U11比赛引发的“小学生球”风波仍在持续......
近日,广州足协宣布处罚决定:亿达足球俱乐部未在广州市足协注册,就擅自举办比赛,因此禁止该俱乐部在广州足协注册3年,而tikitaka队则因违反体育道德,丧失体育精神,因此禁止再参加广州市足协举办的比赛。面对质问、面对罚单,亿达俱乐部大呼冤枉的同时也抛出了自己的疑问:“以后谁还敢去搞青训?”
据了解,亿达俱乐部是中国足球名宿、“矮脚虎”赵达裕在1999年创办的青训机构,在广东地区的足球界算得上家喻户晓。广东地区不少球员和教练都曾在亿达俱乐部接受培训。俱乐部也举办一些青少年比赛,近年来在元旦、五一和国庆都会定期举办青少年比赛。
25比2诡异
国庆期间,在广州举办的一项U11青少年足球比赛中,竟然出现了有参赛球队故意把球踢进自家球门的“丑闻”,打出了一个25比2的诡异。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包括中国足协在内的各方关注。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叹:都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那么球也要从娃娃踢起?
一项完全业余性质的青少年足球比赛,竟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反响,乃至惊动了中国足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足球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然而越是如此,越让人对这起感到悲哀。球技不行可以练,可这些小学生,怎么连最基本的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都不要了呢?
家长之间斗气的工具
其实,只要对中国足球稍有了解,都知道小学生打球并不值得奇怪。在中国足球的语境下,“球”从来不是一个陌生词汇。而据了解,此项比赛由于在国庆期间进行,一些参赛球队连教练都没有,而是由家长带队,比赛成了家长之间斗气的工具。可以说,这起球,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
事实上,小学生打球只是表象,它是问题的结果,而非问题本身。据主办方介绍,举办这次邀请赛,目的就是在国庆期间,让一些小朋友有球踢。出发点很好,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地方上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和系统的小学生足球联赛。此项比赛中,多次出现争议,但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见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他们参与打球,固然有家长怂恿的因素,但青训系统水平和质量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足球还能有希望吗?
足球强与弱,关键在青训。网络上有很多日韩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最让人羡慕的不是熟练的球技、精妙的配合,而是处处都可以看到的专业态度:高质量的场地、职业裁判、大量的观众,很多比赛都有电视转播,并配有技战术分析,甚至连小球员的个人资料和技术特点都有介绍……据说,日本的足协很少在大赛中露脸,倒是经常出席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整个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体系。
这就是差距。中国足球不缺钱,缺的是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5年80亿的中超版权费,有多少投入到青少年足球?有几个城市建立了中小学生的足球联赛?又有几个孩子能每周打上一场免费的正规比赛?不要小看一场正规足球比赛的意义,它锻炼的不仅是孩子的足球水平和意识,更是树立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胜负之上还有公平和尊严。只有在粗糙的足球土壤里,才会出现“往自家球门里踢”的奇观,这不能怪孩子,该脸红的是足球管理者。
当然,特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更要引以为鉴,杜绝球案发生,这样中国足球的未来才有希望。
中国足球的青训系统差在哪里?
“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烂?”
早些年,我会告诉他们是因为青训水平差,培养不出好球员,但是浏览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了解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有一段时期我忽然发觉到,中国足球的问题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像一个人患了重病,不光是因为运气不好,平时的生活习惯、家族的遗传问题或许都有一些关系。中国足球差,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差,而是所有的方面都差,才造就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不管中国足球差到什么样子,我们总需要抓住问题的根源,而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事。
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和这个国家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是息息相关的,而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是和每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水平息息相关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缩小到一个人的身上。
如果想把一个小孩培养成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首先我们需要让他接触足球,让他在足球中找到快乐,把他培养成一个爱踢球的小孩,一个日后想要投身于足球行业的小孩;其次我们再把他送到职业正规的青训机构进行培养,经过教练的指导,经过比赛的历练,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然后才能变成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
所以这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普及阶段,把一个小孩培养成一个想投身足球的小孩;第二阶段是青训阶段,把一个想投身足球的小孩培养成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
这是局限于个体的视角,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大,这里就会出现两个效率:普及成功率和青训成功率。前者决定你能把多少小孩培养成投身足球的小孩,后者决定你能把多少投身足球的小孩变成职业运动员。
这两个效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职业运动员有多少,自然也就决定着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有多高。
当然了,把一个孩子变成一名球员的过程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效率,这的确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化,但实际上,其实足球中的任何方面都和这两个效率有着关系。
国家队的成绩、职业联赛的兴衰和足球从业者对于运动的宣传关系着普及成功率的高低;青训教练的水平、青训机构的多少和青训比赛的场次质量关系着青训成功率的高低。
日本《足球小将》的风靡帮助了日本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韩国在02年世界杯上的优异成绩帮助了韩国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而日韩两国在青训方面上的正规合理规范帮助了这两个国家在青训上的成功。
所以说,只要能够搞定这两个关键效率,就能提高国家的足球水平。
从数学角度来说,保持其他方面不变,只要能够提高这两个效率中的任何一个,中国足球的职业球员都会增加,顺带着中国足球的水平应该也会得到提高。
虽然中国足球的青训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成功率远低于日韩两国,但只要能够做好普及工作,我们职业球员的数量依旧可以轻松超越日韩,因为我国人口要远远超过日韩两国。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未成年数多达3.2亿人,而日本全国只有1.2亿人口,韩国只有5100万。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保持现有的普及率,如果能够提高青训率,我国职业球员的数量也会得到增加。虽然青训成功率总有一个天花板,但只要能够提高,对于中国足球都是一种进步。
上述这些都是从数学角度来考虑,只要提高任何一个效率,最后产出的总数都会增加,但其实在现实情况中,这里是隐含着前后顺序的。
过去几年,中国足球一直在尝试提高青训率,无论是为青训教练办培训班、为青训机构组织赛会制比赛,倒逼顶级联赛俱乐部搞青训,这些都是尝试提高青训率的政策,但说实话,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如果我们把目光瞄准在普及率上,如果我们在普及足球运动上做出更多努力,那么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毫无疑问,喜欢踢球的孩子将会变多,与此同时,想要以踢球为职业的孩子也会变多。这些孩子接下来将会选择正规的职业青训机构,不管是俱乐部足校也好,还是地方足协的青训营也好,这些青训机构的收入将会增加,青训教练的收入将会增加。市场发现足球青训可以带来收益后,会有更多的机构和教练加入其中尝试分一杯羹,而与之带来的,就是市场中青训机构之间和青训教练之间的竞争。
在竞争当中,某些青训机构脱颖而出,某些青训机构退出市场;某些青训教练名利双收,某些青训教练败下阵来,带动的便是整个基层青训水平的提高。而随着区域内青训机构的增加,互相之间能够进行比赛的可能性开始增加,青训机构不需要把视线只放在中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中,省、直辖市、自治区内部或许就可以尝试开展一些小规模的比赛,而随着同级别比赛的增加,孩子的水平便会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当我们提高了普及率,整个青训市场的盘子开始变大,反而在内部形成了对于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和竞争机制,可以随之带动青训率的正常化提高,产出的职业球员数量增加以后,便可以帮助国家队水平继续提高。
这才是足球本身的正常发展道路,因为纵观世界足坛,你无法找到一个民众对于足球无感,但青训成功率很高的高水平足球国家。所有的足球强国,其基层民众对于足球都有很高的热情。
所以在中国,我们首先要解决足球的普及问题。
线头已经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
而很悲惨的是,足球普及涉及到的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足球问题,传统观念、教育体制、社会保障等等很多因素都掺杂在一起,我们必须要正视这里的困难程度。
职业体育的淘汰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现阶段的中国足球的青训环境中,虽然文化课的比重已经增加了很多,但相较于西方国家,我们还是要在踢足球和文化课上做出抉择,而一旦最终在职业体育中被淘汰,孩子能否重新融入社会便成为了一个制约普及率提高的关键原因。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基层民众对于足球甚至体育仍然抱有某种程度的偏见。朴智星足球学校的韩国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从事足球活动中出现受伤,西方国家的家长对于孩子从事足球职业也会有一些担忧,但他们普遍都会认为,体育也是一种教育,而足球恰恰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对于“体育是种教育”的理念恐怕还无法接受,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足球可以是一种兴趣,但足球如果影响了学习或者要成为一种职业,想起来还是有些疯狂。
前两年的“校园足球”思路在理论上的确是相当不错的尝试,许多学校也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校园足球队,但还是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校仍然不愿意参加由中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这就使得校园足球脱离了原来设定的轨道。
校园足球无法和职业足球挂钩,那么校园足球作为职业足球的补充的这一核心任务就成为了摆设。
从现阶段来说,历时数年的“校园足球”似乎也走向了无疾而终,而从这件事来看,无法更改社会对于整个足球行业的不信任和不重视,这样的方法能够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当然了,现阶段想要扭转父母对于足球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程度,仍然是非常艰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可能。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04、05年龄段的接受职业足球青训培养的适龄儿童远远超过之前年龄段的孩子,而这其实并不是偶然,04、05年出生的孩子,7、8岁时恰逢中超联赛开始高度市场化的时间段。而前两天02国少0-4惨败日本,对手只用了45分钟就解决掉了我们,而02国少的适龄球员在接受职业足球培训时,恰逢中国足球“赌黑”的最低潮时期。
所以在短期阶段内,我们自己的职业联赛依旧是最容易吸引家长的平台,而新政之后,联赛舞台还能不能吸引家长,就不太好说了...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投入到足球的人数和热度都太低了,这导致我们在此后的所有方面都只能处于一种“矮子堆里拔大个儿”的窘境,而在这样的窘境下,出现任何不职业不正规不合理的现象都不奇怪。
日本足球人口超过100万,职业球员数量达到50万,而中国足球人口不超过4万,职业球员数量不足8000,差距就是这么明显,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下,越南的职业球员数量都已经超过5万了...
所以我一直都说:“中国足球的潜力很大”,但潜力很大可不是什么好话。
15岁还能去足球青训营吗
当然可以,朝职业足球发展的话,15应该是有一点完了,但是也可以职业培训机构实训一段时间,去鉴定一下球感或者说各方面好不好,一般来说一名职业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从5~6岁进入青训体系,进行系统的训练。当然,如果您的孩子一直比较喜欢足球,并且平时也自己踢球的话,应该会有不错的基础。15岁进入职业联赛也不是不可能,而且国际足坛这样的明星也有几个,比如说利物浦的马内。他就来自非洲的贫穷国家。15岁以后才再欧洲踢上职业联赛。如今也是国际足坛响当当的任务,而且还跟随莱斯特城拿下了英超的冠军,身价暴涨。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的话,还是可以一试的,就是试试而已不要抱太大希望,毕竟天才就那么几个,而且一个职业的运动员对各方面的要求都特别高,并不是每一个足球运动员都能踢出来,即使是在中国的,而且培养一个顶级运动员需要的雄厚的财力与物力,希望你能够想明白。
一个成熟的足球青训体系是怎样的?
一个成熟的青训体制是“多点开花,面面俱到”的,而不能只依靠足球学校和职业梯队。比如说日本的青训体系,日本也有足球学校,但只有像玉田圭司、细贝萌和卷城一郎这种有钱人家的孩子才会选择足球学校。在日本,5-9岁通过体检的小朋友都可以参加每个街道的足球培训,教练全部是当地职业俱乐部聘请的,甚至还有小场地的儿童联赛。小学生就可以参加学校体育部的足球队了,教练同样是来自当地俱乐部。这个阶段的足球培训是有偿的,每年10000-50000日元不等,到了国中阶段就没有费用了,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一但当地俱乐部相中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要优先和这家俱乐部签约进入梯队。接下来就是有100年历史的高中联赛了,这是一个青训球员走向职业足坛的平台,竞争异常激烈。像高桥秀人、内田笃人、中村俊辅和长谷部诚都曾经是高中联赛各个赛区MVP级选手。其实日本足球是彻底的拿来主义,在青训方面学的是巴西那一套,基层启蒙教育聘请的全部是巴西和塞尔维亚教练,俱乐部经营学的是美国人先进的经营管理学,国家队组建和联赛运作学的是欧洲人那一套,国家队的战术框架和战术理念是早在特鲁西埃时期就确定的了法国足球体系,时至今日日本国家队依然沿用的这一套。所以日本足球的成功是不是偶然,是水到渠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